英国,伦敦。
科林·尼达姆盯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标,烟蒂在满是咖啡渍的烟灰缸里堆成了小丘。
屏幕上是《光猪六壮士》的用户评分页面,7.5分的数字在黑色背景下格外醒目。
这是IMDB数据库里的第46287条条目,由利物浦的一个匿名用户昨天添加的影评还带着热气。“又熬了通宵?”妻子简轻轻推开门,脚步轻得像伦敦雾天里的幽灵,生怕惊扰了桌前的男人。她手里端着的热牛奶在陶瓷杯壁上晃出细小的涟漪,像泰晤士河上泛起的微波,奶香的气息瞬间驱散了书房里大半的烟味。
目光扫过书桌一角堆积如山的硬盘,那些黑黯簸的家伙们,此刻像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个星球上最完整的电影数据库。
从1912年的《化身博士》到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泰坦尼克号》,每一个条目都凝结着科林的心血,要是把这些数据都打印出来,估计能绕伦敦塔桥三圈还多。
科林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指关节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他点击鼠标保存当天的更新,仿佛给这漫长的夜晚划上了一小段休止符。
墙角的服务器指示灯规律地闪烁着,那是来自威尔士加的夫大学捐赠的带宽,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带宽,正驮着来自全球127个国家的用户访问量,在互联网的高速公路上狂奔。
简把牛奶杯放在键盘旁,杯底与桌面接触时发出轻柔的声响。她的指尖拂过科林鬓角新长出的白发,那几根银丝在灯光下格外明“你以前不是打死都不愿意接受投资吗?这次怎么突然松口,愿意和美国的团队见面了?”
科林端起牛奶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底,却没能驱散他眉宇间的愁云。
“那是因为之前那些人,满脑子想的都是把数据库改成付费订阅,想用IMDB来牟利,想要把我们的心血当成赚钱的工具。”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气愤,连语气都变得尖锐起来。
科林的邮箱里,投资邀约多到像个藏书库,全是商业变现、用户付费率、流量转化之类的词汇,看得他一个头两个大,仿佛在听外星语言。
他当然知道只要他点头,自己瞬间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但却始终不为所动。
一旦接受这样的投资,一旦改成付费模式,那就是对所有支持「MDB的人的背叛,他可不想成为电影爱好者口中那个把免费数据库搞成收费陷阱的混蛋。
要是真那样,估计以后走在伦敦街头,都得被人扔番茄鸡蛋。
IMDB能有今天的规模,可不是他科林一个人的功劳。
是因为2000多名志愿者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每天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带来的结果。要是因为他的决定,让这些人的努力付诸东流,他这辈子都得活在愧疚里。
“那这次呢?为什么又愿意了?”简追问着,眼神里满是好奇,像个等着听故事的孩子。
科林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无奈,却又夹杂着一丝庆幸“因为IMDB成长得太快了,快到我们要撑不住了。”
最开始的IMDB,就是一群电影迷凭着一腔热血搞出来的小打小闹,利用业余时间开发的网站,经费全部靠网友捐赠来维持。
1996年的时候,设备成本突然涨得像坐了火箭,光靠捐赠根本不够用,科林没办法,只好把IMDB注册成公司,让所有维护数据库的志愿者都成了股东,靠广告、许可证和合作勉强赚点钱,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但互联网崛起的太快,IMDB的访问量和数据库添加量像坐了伦敦的双层巴士,一路飙升,赚来的那点钱,别说是给股东们分点零花钱了,不少股东还得自掏腰包补贴公司。
可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大家都有家庭要养,总不能让老婆孩子跟着一起喝西北风吧?“那些股东们会同意吗?”简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
她太清楚了,之前不是没有大公司想来收购IMDB,之前有好几次收购邀约,都被IMDB八成以上的股东坚决拒绝了。
在他们眼里,IMDB不是赚钱的工具,而是像孩子一样珍贵的存在,怎么能随便卖给那些只认钱的企业呢?
科林放下牛奶杯,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因为这次收购的人,叫恩斯特。”
他念出这个名字的时候,语气里满是崇拜,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要是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既能让所有股东都满意,又能保证IMDB以后一直免费提供信息,还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财力支持,那一定是恩斯特。”
科林的声音提高了几分“你看看谷歌就知道了,人家坐拥全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都没想着靠收费赚钱”。
“他说会让IMDB保持现在的免费模式,并且帮助网站更正规化,我信”。
科林的眼神坚定得像伦敦塔上的守卫,让人忍不住相信,他口中的恩斯特,真的有这样的魔力。简愣了愣,她当然听过恩斯特的名字。
那个美利坚的年轻大富豪,简直就是个传奇,年纪轻轻就搞出了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项目,赚的钱能买下好几个伦敦的海德公园。
可就算这样,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