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在线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甚至有可能双方早就私下接触过了,才会有现在这种联手针对我们的结果”。“您也知道,美国在线收购网景的事情已经基本确定了,双方就差最后的审计工作,也就是走个最后的程序而已。现在他们的各项业务已经开始逐步融合,进行内部整合了,这个时候雅虎跳出来,目的很明确。”
恩斯特坐到沙发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脑子里快速梳理着目前的局势。
现在谷歌、微软和网景正在浏览器市场上打得不可开交,三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谁都想在这个市场里占据主导地位。
可雅虎偏偏在这个时候突然跳出来搅局,选择在邮箱这个领域开辟新的战场,这明摆着是想让谷歌和微软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一边要应对浏览器市场的激烈竞争,一边还要在邮箱市场上和雅虎、微软周旋。摆明了是两家行程了默契,就是要拖死谷歌和微软。
而且雅虎这次也选择了免费的模式,这无疑是在逼迫谷歌再次做出让步,进一步降低谷歌邮箱的收入。“评估结果呢?关于我们迎战,需要投入多少资源,手里的弹药够不够充足,这些评估结果做出来了没有?”恩斯特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他必须清楚谷歌目前的实力,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汉密尔顿连忙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厚厚的报告,递到恩斯特面前“这是我们内部团队连夜赶出来的最新评估数据,你可以仔细看一下,里面详细列出了各种情况下的成本和收益预测。”
恩斯特接过报告,快速翻看起来,汉密尔顿则在一旁耐心地解释道“如果按照我们之前一个用户10M容量的标准来计算,仅仅是一百万的注册量,就需要10TB的储存容量,而每个月的硬成本就要达到 150万美元”。
“现在谷歌邮箱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2800万了,按照这个标准计算,每个月光是硬成本就要投入4200万美元。”
他看了一眼目光锁定在报告上的恩斯特,继续说道“要是我们选择和微软、雅虎一样,把用户的储存容量提升到30M以上,虽然从单个用户的平均成本来看会有所降低,但即便如此,以一百万的注册量来计算,每个月的硬成本也会超过 320万美元”。
“而以我们谷歌邮箱现在2800万用户的体量,每个月最少要砸进去9000万美元左右,这个数字还只是保守估计。”
恩斯特眉头紧锁,他很清楚这些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硬件设备的购买和维护、高昂的网络费用、还有庞大的技术团队和运营人员的工资等等,每一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没有一个环节是可以砍掉的。
美利坚的邮箱文化实在是太盛行、太发达了,基本上每个用户每个月都会频繁地发送和接收邮件,不像其他地区,有些用户注册了邮箱之后,可能一辈子都发不了一封邮件。
所以在美利坚,维持一个邮箱平台的运营成本会非常高,这是客观情况,根本没有办法改变。“本来按照我们之前的规划,谷歌邮箱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接近收支平衡了,甚至有可能实现盈利。但现在看来,要是我们选择跟紧微软和雅虎的步伐,提升储存空间并且保持免费,那收入肯定会大幅减少,甚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亏损。”
汉密尔顿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如果我们刨去邮箱业务本身带来的营收,单纯计算为了应对这场邮箱大战所需要额外投入的资金,那么这场战争打下去,我们每个月至少要投入3000万到5000万美元亏损”。“这还只是短期内的投入,长期来看,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增加。”
恩斯特放下手中的报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心里很清楚,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邮箱大战中,最受伤的肯定是谷歌。
雅虎邮箱才有多少用户?
hotmail又有多少用户?
他们两家加起来的用户总量,才刚刚超过谷歌邮箱用户量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数量越多,意味着需要投入的成本就越高,亏损的风险也就越大。
雅虎和微软就是看到了这点,所以才从成本方面入手。
不过话又说回来,用户多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流量,而在互联网行业,流量为王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只是目前谷歌邮箱的变现方式还太单一,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流量创造更多的价值。
就拿谷歌邮箱来说,现在的收入来源无非就是两块,一块是广告收入,通过在邮箱界面投放广告来获取收益。
另一块则是企业邮箱的付费增值服务,比如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大的储存空间扩容等等。
但这两块收入加起来,对于庞大的运营成本来说,还是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恩斯特又仔细地翻看了一遍手里的评估报告,里面列举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对应的结果,从乐观到悲观,分析得十分全面。
看着看着,他突然冷笑了一声,语气带着几分嘲讽“倒是没人敢动企业邮箱这块蛋糕哈。”汉密尔顿和鲍恩·卡特对视了一眼,怀疑恩斯特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怎么可能有人敢动企业邮箱这块蛋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