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公司独吞。
但拉尔夫这样的布局无疑是能更大的实现资产增资,因为初始的盘子足够大。
“除了 HVAC项目,拉尔夫最近又盯上了一个新领域,那就是投资移民。”简·弗雷泽接着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显然她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EB-5?”恩斯特放下报告,挑了挑眉,语气里带着一丝了然。
在他看来,EB-5投资移民,确实是一门好生意。
EB-5,是美国 1990年出台的一项投资移民法案,规则简单粗暴,只要你愿意向美国投资五十万美元,并且能通过这个投资创造十个以上的就业岗位,那么恭喜你,就能拿到美国绿卡,实现曲线移民的梦想。为什么说这是好生意?因为能走投资移民这条路的,没一个是穷人。
什么叫移民?
留学后留在本地工作,时间到了就能申请绿卡?
或者是来美国打工,满足年限就能拿绿卡?
这算个屁的移民啊!大部分这么想的人,最后都得变成了黑户,在美利坚的底层苦苦挣扎。就拿美国来说,不管是通过职工就业申请绿卡,还是靠人才招募拿到绿卡资格,理论上一到两年就能提交申请。
可理论归理论,实际操作起来,排队能排到你怀疑人生。
三到五年能拿到绿卡都算速度快的,正常情况下排期甚至能拖个八年到十年。
这期间你怎么保证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倒闭?怎么保证自己一直能找到符合申请要求的工作?只要出一点差错,比如公司破产、失业,或者政策变动,你就可能变成黑户,最后只能沦为美利坚最底层的流浪汉,靠打零工、捡垃圾为生。
真正的移民,从来都是靠钱说话的,也就是投资移民。
我有钱,我投资,我就能快速下卡,不用排队,不用看别人脸色,直接在美利坚过上天堂般的生活。这才是移民的正确打开方式。
想着穷光蛋到美国就能过上天堂的生活?只能说欢迎来到地狱。
但投资移民也不是没有门槛和风险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投资什么?如何投资?
美国对投资移民的项目是有明确要求的,基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城市高失业类,简单来说就是你不能投资纽约、洛杉矶这种大城市,得去那些经济低迷、失业率高的城市,通过投资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
第二类是乡村类,比如去某个偏远的乡村建个度假山庄、农场,聘请本地工人。
第三类是基建类,把钱投入到公路、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
对于那些真正的富豪来说,投资什么都无所谓,只要能拿到绿卡,五十万美元全亏了也不在乎。毕竟这点钱对他们来说,可能还不够买一辆豪车的。
但大部分想要通过投资移民美国的人,并没有这么雄厚的家底,可能总资产也就几百万美元,五十万美元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自然不想打了水漂。
于是,私募移民基金就应运而生了。
简单来说,就是投资者把钱交给私募机构,由私募机构聚集大量资金,专业研究、筛选合适的投资项目,然后进行集中投资。
这样一来,既能降低单个投资者的风险,又能提高投资成功率。
要是投资者自己单独投资,大概率会面临两种结局。
要么投资的项目血本无归,还没能达到创造就业岗位的要求,不光绿卡没拿到,钱也打了水漂。要么就是勉强坚持下来,拿到了绿卡,但投资的项目根本不挣钱,等于用五十万美元买了一张绿卡,兜里却分文不剩,最后还得重新找工作,甚至可能沦落到洗盘子、刷碗的地步。
但私募移民基金就不一样了,专业的团队会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和风险评估,不光能帮投资者快速下卡,还能尽可能地保证投资盈利。
当然这里面也不是没有坑,比如有些投资者虽然投资赚了钱,但却无法证明自己投资资金的合法来源,那么对不起,钱一分都拿不走,绿卡也别想办理。
可不管怎么说,随着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不管是出于教育、医疗,还是资产配置的考虑,想要移民美国的人越来越多,投资移民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通过私募移民基金办理投资移民,拿卡的成功率超过九成,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钱交给私募移民基金的原因。
“没错,就是 EB-5。”简·弗雷泽点点头,语气肯定地说道“现在全美做私募投资移民基金的机构虽然在疯狂增加,但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我们认为这是一片潜力巨大的大蓝海,值得重点布局。”见恩斯特点头承认,简·弗雷泽又从文件堆里拿出一份报告“最后就是资产管理这块业务了,目前我们的主要业务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虽然之前国际游资撤离后,东南亚市场留下了一片满目疮痍,但我们也看到了机遇,已经注资了不少当地企业,主要集中在基建和民生领域。”
这个策略非常正确,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各国消费水平大幅下降,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