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和波士顿的高校进行科研合作”。
恩斯特得寸进尺,想要的更多。
波士顿财团手中掌握着一项真正让恩斯特垂涎欲滴的宝物,那便是其雄厚的教育资源。
可以说,若没有这些教育资源作为坚实根基,波士顿财团恐怕早已在激烈的财团竞争中被其他强大的财团瓦解吞并了。
当年波士顿财团与洛克菲勒财团联手,将肯尼迪成功送入白房子,为两家财团争得了巨额利益。可这却引发了摩根等财团的强烈不满,因为此后的诸多政策与行动处处针对着他们。
后来发生的事情众人皆知,遇刺事件对整个波士顿财团而言是一次沉重打击,使其在与其他财团的竞争中地位持续下滑。
再加上波士顿财团所经营的产业多以轻工业为主,在重工业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人都认为波士顿财团很可能即将成为历史。
后来波士顿财团是怎么复兴,开始恢复实力开始成功转型的?靠的就是波士顿财团掌控的教育资源。他们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才和技术,在电子、光学和导弹等新领域大力研发,其所属的特克斯特隆公司、贝尔直升机公司和雷神公司,在之后美利坚的军工体系下迅速扩张。
贝尔直升机公司拿下了五角大楼的大单,雷神公司更是成为美利坚最大的雷达、导弹生产商,跻身前五大的军火商之列。
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这两所闻名世界的美国高校,都是在波士顿财团的大力资助下发展壮大的。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波士顿财团当年的先辈们不遗余力地投资教育,才换来了后来教育对财团的反哺。
“我决定不了。”马西姆摇了摇头,别有深意地看了恩斯特一眼,他着实没料到对方的胃口竞然如此之大。
恩斯特口中的研发合作,可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常规合作,而是白嫖式的合作。
美美利坚这些大学大多拥有自己的基金会,越是排名靠前的学校,基金会的资金就越雄厚越有钱。后来老唐头断哈佛经费,哈佛为什么敢硬刚?底气的来源之一就是基金会。
断我一年22亿美元的拨款?我的基金会里面躺着五百多亿美元呢。
当然,这是底牌,不会上来就亮。
老唐头第一次进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针对哈佛了,哈佛选择硬刚,直接将其告上了联邦法院。要知道哈佛的法学院历史上可贡献了25位大法官,可以说在美利坚的司法界,哈佛是神一般的存在。只要打官司,没有人会觉得老唐头会赢,他也就只能恶心恶心哈佛。
而恩斯特看上的正是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这些高校的基金。
这些高校人才济济,常年受到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源源不断,而掌控这些高校的财团,便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来研发属于自己的技术。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高校大多与财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凡知名的大学,背后几乎都有财团的建立与资助。
在美利坚,高校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更是一门生意。
你的企业想和我控制的高校合作?可以呀,先来点捐赠。
这就和做生意是一样的,你掏钱,我出力。
而这些钱怎么流进各大财团的口袋里?当然也是合作。
我们之间合作,共同出资研发技术然后共享。
成立项目组需要耗费大量资金,采购各种东西,涉及多个方面,而负责对接的公司,自然不会选择外人如此一来,财团投入的资金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自己手中,同时还能共享高校利用社会资金研发出的技术成果。
马西姆没有答应是正常的,答应下来才会让恩斯特觉得奇怪呢。
“我需要人才”恩斯特再次提出了一个条件。
尽管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些由波士顿财团控制的高校,如同肯尼迪所主张的那样,奉行多元化发展,不会干涉学生的择业问题。
但如果能得到波士顿财团的帮助,恩斯特的企业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无疑会占据更大的优势。比如在合理范围内,通过一些活动来增加学子们对恩斯特企业的认知,或者导师在授课时进行无意的引导等等。
“没问题,波士顿的大学随时向你的企业开放。”这次马西姆没有拒绝。
说到这里,马西姆突然笑了起来,似乎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我听说你让恩斯特资产管理公司招聘人才的时候有个小癖好?”
恩斯特皱起眉头,小癖好?他怎么不知道。
马西姆端起面前桌上的咖啡抿了一口,发现已经彻底凉了,便又放了回去。
“据说你在招聘的时候,并不是很关心这些人的成绩,反而挺关注他们的业余生活?”
原来是这件事,看来对方的调查还挺详细。
没错,恩斯特在让人事部门招聘员工时,特意交代过,运动员、长相出众以及游戏玩得好的人都会被加分。
如今的华尔街还不关注这些,但恩斯特清楚,再过十几年,华尔街在招聘员工时会格外看重这些方面。能被面试的,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在能力方面毋庸置疑。
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