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并没有告诉谢尔盖·布林,高盛已经找过他了。
以谷歌第二轮融资为筹码,换取华尔街资本不涉足谷歌公司内部经营
恩斯特表示需要时间考虑,其实就是在拖延时间。
他有的是办法把谷歌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即便不进行二次融资,让华尔街进入董事会也能拿捏住对方。可现在的情况又不一样了,华尔街的推波助澜让谷歌的市值再次暴涨,而恩斯特等人为谷歌设立的广告盈利模式还不到亮相的时机。
“你觉得我们的诺曼底登陆计划还需要多久的时间能够实行?”
谢尔盖·布林沉吟片刻后给出了一个审慎的答复“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吧”。
指了指桌子上的报纸“本来网景是撑不到这么长时间的,可华尔街的这些动作过后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互联网企业的市值一定会出现涨幅,网景也会在短时间内市值增长”。
诺曼底登陆计划,就是谷歌制定的浏览器闪击IE的计划。
在网景浏览器因资金链问题在市场上显出败露的时候,迅速推出谷歌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利用搜索引擎积累的用户基础实现市场闪击,打破微软想要在浏览器领域的垄断地位。
随着谷歌和微软达成协议,谷歌开始在收费端向网景施压。
一百万美元一年的使用费?
没错,是有这样的合同协议。
可我没说没有其他的费用呀。
谷歌随后列出的费用清单可是让网景的CE0在媒体前破口大骂。
基础服务费每月五万美元不多吧?季度升级维护费二十万美元也不多吧?
可接下来的费用收取,就让网景破防了。
技术指导费按工时计算,数据存储扩容费按字节收取,甚至连API接口调用次数都要单独计费。这些突然冒出来的费用项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让网景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的年度成本从一百万美元飙升到了一千两百七十万美元。
现在网景是左右为难,继续使用谷歌搜索引擎,意味着年度运营成本将激增十倍以上,让他们一大部分的利润都上交到了谷歌手里。
而且谷歌和网景当初签订的供应合同的费用是阶梯式增长模式,根据协议,第二年会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浮30‰。
这也是网景CE0在媒体前大骂谷歌和恩斯特的原因,很显然网景被谷歌给阴了。
当时他们以为只是使用费用每年上浮,觉得一百万美元和一百三十万美元没有什么区别。
可现在来看,其他费用也一定会涨,网景和慢性死亡没有什么区别。
放弃谷歌的搜索引擎?网景管理层比谁都清楚这个选择背后的致命风险。
根据网景内部调查的数据,如果更换搜索引擎供应商,浏览器的用户留存率会在三个月内下降63%左右,这就意味着市场份额可能在季度内腰斩。
网景的主要收入不是广告,而是付费会员,用户大跌,死亡的更快,也许下一刻就是破产。如果没有IE,网景对于这一千多万美元的使用费用也不会产生太大压力。
可现在IE也和谷歌达成了使用协议,并且IE还是免费的,这对网景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微软家大业大,仅Window系统每年就能为其带来超过二十亿美元的净利润,完全有底气通过免费策略抢占市场。
但网景不行,现在每增加一笔成本支出,都像是在已经摇摇欲坠的天平上添加砝码,让整个公司向着悬崖边缘又挪动了一步。
所以网景必死,不过是早死晚死的事情。
但谷歌不可能让IE在网景倒下后独吞整个浏览器的市场,等网景倒下的那一刻,就是谷歌浏览器发布的时候。
这就是诺曼底登陆计划。
一旦谷歌发布自己的浏览器,正面硬刚微软,如何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子弹就成为了关键。那个时候谷歌就会全面启动盈利模式。
但现在网景肯定会续上一口老命,接下来这段时间谷歌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恩斯特准备顺水推舟,答应华尔街,让谷歌进行第二轮的融资。
“新办公地址寻找的如何了?”恩斯特转移了话题。
谷歌需要钱而地方还有很多,就比如说建立新的总部。
现在的谷歌可不是什么小公司了,所有的员工加起来已经将近五百人了。
现在的办公楼已经不堪使用了,数据中心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各种娱乐室、食堂等后勤的扩建等等,还有停车场的问题,都在倒逼谷歌必须尽快解决办公场地问题。
此时的谷歌,已经到了不得不搬家的地步了。
恩斯特和谷歌高层开过碰头会,决定不打算在租赁办公室了,而是圈地建立谷歌自己的总部。自建总部可以变成公司的资产,还有就是谷歌需要的空间增长速度太过的可怕了。
等到谷歌浏览器上线,盈利模式的推出,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开发和维护等工作。财务、营销、法务、人事等部门的扩张,后续各种新部门的成立等等。
更棘手的是数据中心的扩容问题,随着搜索请求量以每月19%的速度增长,现有的服务器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