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感受到这的确需要巨量的资源投入,难怪你说这是耗资巨大的万亿预算级别大工程。”
这时,陆安看向李风庭:“针对气候的主动管理,这是一个极为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球尺度的、超高精度的实时监测网络和计算能力,以及高度可靠的全球部署干预平台。”
“这就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地缘上的矛盾,搞气候干预是肯定会引发“气象战’和全球性的恐慌,干预一国一地的天气,必然影响邻国甚至全球气候。”
李风庭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地缘问题,确实比较棘手。
过了片刻,李风庭看向陆安问道:“必须要以全球尺度来展开吗?局部区域不行吗?比如仅限于国内、仅限于一个局部区域,这样就没有地缘问题。”
陆安旋即回答道:“这个当然也可以,而且相对来说还更容易,因为数据复杂度大幅降低了。”此话一出,李风庭眼前一亮。
但陆安旋即话锋一转:“不过这样一来,也会变得更麻烦,而且存在不小的潜在隐患。”
李风庭好奇道:“哦?此话怎讲?”
陆安回答:“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就是熵增定律。”
熵是衡量一个系统混乱度或者无序度的物理量,有序状态对应低熵,无序状态对应高熵。
在一个封闭的孤立系统内,系统的熵总是趋向于增加的,即有序向无序演化,且这一过程不可逆,除非外界输入能量。
例如,杯子摔碎了无法复原,房间长期不整理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
人去整理房间就是外界对房间内输入能量,从而减少无序度,摔碎的杯子回炉重造,也是同样的道理,但熵并没有真正的消失或减少,而是转移出去了。
包括人自身也一样,生物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维持局部低熵,但整体上依然遵循熵增定律,薛定谔提出的“生命以负熵为生’就是指对抗熵增的机制。
陆安有条不紊地说:“如果把整个地球视作一个封闭的孤立系统,我国作为这个系统的一个局部区域,是可以通过物质能量的交换来维持局部区域的低熵状态,但地球整体的熵是增加的。”
“所以,如果我们在国内进行大气的主动管理,使国内天气环境变得有序,实现了局部熵减,但全球大气环境整体无序度依然是增加的,且不可逆的。”
李风庭闻言,旋即询问道:“有没有更优解呢?”
陆安回答:“当然有,那就是对全球气候进行主动管理,把太阳系视为一个更大的封闭系统,那么地球也就可以视为太阳系内的一个局部区域,通过物质能量的交换维持整个地球处于低熵状态。”同理,太阳系作为一个子集包含在银河系内,银河系的总熵不可逆的增加。
但太阳系作为一个局部区域,也可以维持有序的低熵状态。
李风庭想了想看向陆安问道:“如果把地球视作集合,我国视作一个子集实现局部区域的熵减,会带来什么影响?”
陆安略作思量,回答:“简单地说就是国内可以风调雨顺气候宜人,但全球气候会变得更加混乱无序,国外会出现各种气候异常、极端天气。”
闻言,李风庭不由自主地点头道:“嗷",我明白了,就是有伤天和但不伤共和,是吧?”陆安愣了一下,旋即笑道:“也可以这么说。”
你把国内气候增加的熵值,都释放到全球气候里,国内的气候的确是风调雨顺、环境宜人了。但熵增是不可逆的,局部区域虽然熵减了,全局的熵是增加的,那么全球气候的无序混乱度就会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