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第145章 谈崩就别谈了(6k二合一加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5章 谈崩就别谈了(6k二合一加餐)(2 / 4)

比汽车商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80万元左右的车,一年的保险费用大约在1.5万元至3万元人民币区间。”陆安不假思索地道:“不用这么麻烦,别人对小元机器人没信心,我还能不了解?出意外的概率是很低的,前些天那个被机动车撞击的机器人,我看过具体情况了,那是小概率中的小概率事件,要不是前后刚刚有人挡着,机器人完全可以紧急避险成功。”

因为小元机器人在程序上被定死了,不能以任何形式伤害人类个体。

如果出现机器人保全自己,需要以伤害人类个体为代价,那么机器人必须选择不保全自己。小元机器人的定位不是武装机器人,它的定位是民用产品,要是小元机器人出现主观伤人事故,会在消费者间产生巨大的恐慌。

暗地里那些势力也必定会抓住这类契机不遗余力大肆宣发,放大负面恐慌情绪。

所以这个问题得直接焊死,宁可让机器人自己报废大不了赔一个,也不能出现机器人主观伤人事件的发生。

这时,孟秋颜看向陆安问道:“保费定在多少呢?”

陆安直接了当地说:“每年1万块钱就行,等过几年机器人的价格降下来,保费也依次降低,最低降到5000块钱每年。”

孟秋颜想了想,点点头说道:“78.88万的产品,保费1万元/年,不便宜也不贵,但也称得上实惠的价格,是比较合理的定价。”

陆安微笑着说道:“其实我是想直接一口气就定价5000块钱,本来也没过在保险业务赚多大的利润,但考虑到以后小元机器人产品新一代产品要降价扩大市场规模,保费要是不跟着一起降价,到时候指定又得带节奏带得满天飞。”

虽然没指望在保险业务这一块赚钱,但是也不能亏钱倒贴,没这个道理。

现在定价1万保费,给未来预留降价空间。

不过话说回来,保险行业其实是很赚钱的一个行业,整体上属于高利润行业,行业前三大保险集团,年净利润分别达到了542亿、346亿和276亿。

陆安决定自己起炉灶,元盾智保只给母公司的产品投保,自己玩自己的,不向外拓展业务。即便是自给母公司的产品投保,未来依然有着巨大的营收预期。

小元机器人业务在当下已经是外界人士眼里超级赚钱了,但真正的爆发期不是现在,而是未来。光是一个养老机构就有数百万的缺口,以后再扩大到中端市场,也就是普通中产家庭,成为私家车一样的家庭标配。

当小元机器人像私家车一样成为家庭必买产品,那才是真正的大爆发。

换句话说,小元机器人的保有量可以直接对标普通私家车,陆安的预估是快则六七年后,慢则十年后,小元机器人的保有量就可以跟私家车不遑多让。

以去年2015年的数据为参考,国内私家车的保有量达到了1.25亿辆。

到2026年后,小元机器人的保有量,保守的算它1亿个,按照5000元一年的保险费计算。十年后的元盾智保可以创出5000亿人民币的年营业收入预期。

去年国内第一保险龙头的全年营收也不过是5000亿的档位,元盾智保十年后的营收预期还是只做小元机器人系列产品的投保业务。

靠着给母公司的机器人投保业务,十年后就可能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做成保险市场的行业第一龙头公司。这不但有可能,而且可能性极大。

因为长达十年的时间跨度,陆安不可能只做家政服务型机器人,还有各种工业型机器人呢,工业型机器人的产销量以后只会比家政服务机器人的规模更大。

不夸张的说,如果元盾智保完全垄断自家母公司以后推出的各品类商用机器人的保险,完全足以成就万亿营收体量的超级保险巨头公司。

时间来到5月份。

陆安在元界智控正常上班推进技术开发,同时也在独自开发星流工具软件,星界动力航天那边,四大国家队企业援助的人才也都陆陆续续与原单位交接工作并来到嘉宁市。

与此同时,于长乐在进入5月份后,持续接触各大保险公司面谈合作。

结果也是没有意外,那些保险公司都不能接受。

孟秋颜则是在积极筹备元盾智保的成立事宜,不过还没有去注册公司,因为现在于长乐还在配合放烟雾弹,在跟那些保险公司不停地拉扯谈一个注定达不成的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被机动车撞击的小元机器人及其机主,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其热度已经降下去了。

机主已经在跟肇事者打官司,决定起诉对方。

前段时间,网上的舆情有不少的网友希望元界智控给机主赔付一个新的机器人,也不知道这是谁带起来的节奏。

赔付一个机器人对现在的元界智控来说当然是九牛中的一根毛都算不上,但这事肯定不能这么干,干了就是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

以后都跟着效仿,那赔还是不赔?赔了这个,那个不赔,新的节奏又来了。

虽然不是元界智控的责任,但现实中的事情也不是非黑即白就能理得清的,尤其是互联网的舆情90%都是伴随着情绪化输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