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第141章 只用两小时就解决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 只用两小时就解决了?(2 / 3)

开了锅不可。

陆安解决这个世纪难题的含金量实在太大,菲尔兹奖和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他不是他的荣幸,而是这两个奖项的荣幸,因为其为人类文明所带来的贡献,一点都不弱于历史上那些顶级科学巨匠。别的不说,这个难题解决了,可控核聚变就只剩下材料问题,而再下一步就是星辰大海。

忽然,孟秋颜突然问道:“那另外5个千禧难题你能不能解?”

听到这话的陆安与她相对视片刻,微笑着回答:“也许吧,有空试试看。”

孟秋颜目光直直地望着他:“另外5个难题,我觉得你就算不能全部搞定,肯定能解决其中几个。”她双眸闪烁着异彩,望着陆安透着满满的崇拜。

陆安微笑道:“好了吃饭吃饭,吃完我得思考成果转化应用之事。”

孟秋颜娇笑盈盈地道:“那不行,今天你已经用完5小时,剩下的3个小时归我了,你还没交粮呢,先把粮交了再说。”

闻言,陆安煞有介事地说:“你这样浪费天才的时间,等同于阻碍人类文明的进步。”

孟秋颜望向陆安扬嘴笑道:“明明是为了延续传承人类优秀基因在努力积累丰富经验好吧。”接下来的日子,陆安除了已有的工作外,新增了一个开发任务。

那就是着手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析解进行应用成果的转化,即开发一套类似于CFD软件的全新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软件,在计算机中模拟流体流动及相关物理现象的虚拟实验技术。

陆安给它起的名字暂定为“星流”仿真模拟引擎。

以后研制新一代战斗机、火箭等等,真的不需要频繁吹风洞。

阿镁立卡没有先进的风洞技术,只能靠理论模拟,但问题是没有精确预测的理论模拟,得到的数据是不靠谱的。

而陆安要开发的这套模拟软件,可以说是无限接近精确解。

不吹风洞就能解决99.999%以上的问题,可大幅节省研发成本的投入,大幅提高效率减少时间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解析解对仿真模拟实验领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提升,推动整个架构的根本性变革。其一是理论完备性的突破。

现有CFD依赖雷诺平均或大涡模拟等近似模型,而解析解可直接描述湍流的瞬时三维结构,消除模型误差。

例如,通过解析解可精确预测湍流涡旋的生成、演化和耗散,无需依赖经验性的亚格子模型。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可以通过解析解直接描述,无需引入额外的本构方程。

其二是计算效率指数级提升。

解析解可绕过数值方法的网格依赖性。例如,传统DNS模拟高雷诺数湍流需数万亿个网格单元,而解析解可以通过数学表达式直接输出结果,将计算时间从“月级”缩短至“秒级”。

并行计算的架构将被重构,基于解析解的“星流”仿真软件可利用符号计算直接求解,而非依赖分布式内存的数值迭代。

其三是极端条件的超高精准预测。

在超高温等离子体中解析解可突破连续介质假设的限制,直接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例如核聚变装置。航空航天领域的高超声速流动,例如航天器再入,可通过解析解精确计算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替代现有依赖试错的工程经验。

不过,即使存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解析解,基于此开发的“星流”仿真软件仍需与数值方法结合,原因在于复杂几何的适应性、多物理场耦合的不可替代性和实时性与计算资源的权衡。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析解将为“星流”仿真软件带来理论完备性、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的三重革命。完全版的星流软件工具,将是解析解+数值方法+实验数据+人工智能的混合体,推动人类从“经验设计”迈向“第一性原理驱动的精准控制”,这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观察之窗。

开发“星流”仿真软件的事情只能陆安自己来完成。

有团队协助自然效率能快一些,但前提是团队成员能看得懂,陆安还要先教学指导,等他们能够协助自己开发,自个儿早就完成了初代软件的开发了。

效率反而变慢了。

而且这个必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能自己会,那就只能自己来开发,以后也是自己来迭代升级,陆安就是要将真正的核心科技与自己深度捆绑在一起。

时间一长,当积累了足够庞大的的沉没成本,就是技术层面的核威慑。

我要是出意外,那我搞出来的东西你们都用不了,你们的沉没成本可就全完了,你们最好希望我安然无羊,

陆安把这套软件工具开发出来之后,再分离一个降级阉割的公用版卖给别人使用。

公用版本推出市场,自己用自然是最好最先进的版本,从而让自身保持独家优势的同时,也能整体推动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

毕竟,2028年后的“蒙特摩洛斯”小行星危机,需要人类的科技水平整体向上抬升,光靠当下的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是不可能解决小行星危机。

推出公用版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这是一张能对别人很要命的“卡脖子”王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