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月带的,一些巴基斯坦这边不太常见的东西,不如木耳腐竹这些干活,还有一些红薯粉丝。一个桶里竞然装了好几块豆腐,还带着些许余温,估计是刚做出来的。
巴基斯坦这边虽然有很多豆类作物。
但很少看到有豆腐。
另一个桶里。
有一条半米来长的鲶鱼,此时还在里面活蹦乱跳。
最后,吴小月拎进来一个塑料袋进来。
喘了口气道:
“累死我了。”
“知道我今天来找你们玩,爷爷奶奶让我们把这些东西带过来。”
“都是这边不太容易找到的。”
“他们那边。”
“附近有不少我们华夏人。”
“大家这个做点,那个做点,大家相互换一换,其实平时饮食习惯和在国内也差不多了。”“奶奶说在视频中看到你的生活饮食,感觉挺可怜的。”
“而且你又是自己一个人在这边。”
“也不管我累死累活的。”
“一定要我带上。”
“喏,这是我奶奶自己腌的咸鸭蛋,还有她自己用草木灰做的松花蛋。”
吴小月虽然是抱怨,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得意。
而听在杨凡耳中。
却有些感动。
其实自己和吴老、郑老并没有什么交集,还是上次带伊娃到他们那看病才认识的。
没想到,老太太心里还惦记着自己。
看到杨凡神情。
吴小月笑着说道:
“上次你们去救灾的视频,奶奶看到了。”
“而且事情前因后果,周叔之前去我爷爷那的时候,也和我爷爷奶奶说了。”
“听说你们今天下午还要去接受表彰?”
“周叔显摆的不行。”
“昨天。”
“就和我爷爷说了。”
“我奶奶说,你们给我们华夏人长脸呢。”
杨凡笑笑说道:
“不过这倒是辛苦你了。”
听了小月的话。
杨凡隐隐能理解吴老和郑老的意思。
他们常年生活在这里,并不是别人口中一句“在巴基斯坦的中国人”能概述的,这代表着一个群体。对于巴基斯坦人来说。
吴老,郑老他们总归是一群外来的人。
杨凡和老周老金做的事,无疑会提升这个群体在巴基斯坦人心中的形象。
要是在正式的场合被表彰和承认。
那效果就更好了。
这样一来。
无疑会让生活在这的华夏人能更从容。
这也是为什么,杨凡在知道要被表彰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感触,而老周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会那么激动了。
毕竞现在杨凡的生活。
已经超脱普通人了。
看着桶里那条鲶鱼,还有小月带来的豆腐。
今天中午的菜单已经有了。
不过杨凡有些奇怪:
“这么大的鲶鱼,你家从哪弄来的?”
杨凡是苏省的。
湖泊众多。
他也挺喜欢吃鱼的。
但是到了巴基斯坦之后,很少看到有卖鱼的,就算有,绝大部分都是海鲜,淡水鱼几乎没看到过。看到这么大一条鲶鱼,杨凡非常好奇。
吴小月笑着说道:
“你别说。”
“这边淡水鱼确实很少。”
“不过我爷爷他们一群喜欢吃鱼的,为了一点鱼也是挺拼的。”
“爷爷他们发现这边很少看到湖泊,也几乎看不到淡水鱼,就几个人一起挖了个池子,做好了防水,专门用来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