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208章 李隆基 朱棣破防!再两个外国皇帝入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8章 李隆基 朱棣破防!再两个外国皇帝入围!(1 / 3)

大唐,天宝年间。

“荒谬!简直荒谬绝伦!”

李毅这提名理由一出,李隆基就彻底坐不住了,怒声响彻:“朕开创开元盛世,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煌煌大唐光耀千古!这黄口小儿李毅,学艺不精,满口胡言!什么前明后昏,什么演绎昏君?一派胡言!朕,就是明君!盛世的明君!何曾昏聩过?!”

宰相杨国忠脸涨得通红,同仇敌忤地跟着咆哮:“陛下息怒!陛下乃千古明主,文治武功彪炳史册!李毅小儿不知天高地厚,妄议圣君,其心可诛!”

“其所言定是自己胡编乱造,或是史书谬误!”

“陛下息怒!”

满朝文武皆是连连安慰李隆基,太子李亨表面上眼观鼻,鼻观心,恭敬如仪,心头却掠过一阵难以言喻的解气与认同感。

“前明后昏……演绎……说得太好了!”

他想到父亲年迈后的宠信边将、奢靡享乐、不听忠言……尤其是对自己这个太子的百般提防,心头那点阴暗的赞同感几乎压过表面的忠孝,甚至对李毅产生了一丝知己的错觉。

他紧紧攥住袖口,压下这份不应存在的情绪,只有微不可察的睫毛颤抖泄露了内心的波澜。贞观朝堂上,李世民正饶有兴致地观察课堂进展,李毅对李隆基的提名理由一出,李世民也有些诧异。“把明君和昏君都演绎得很好?”

李世民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满是错愕:“这是什么评价?帝位之上,或明或昏,皆系于一人之身,关乎一国兴衰,岂能以演绎论之?”

“照此模板,难道开皇之治后渐失锐气的隋文帝杨坚不算?统一三国后迅速陷入奢靡、弄臣干政的晋武帝司马炎不算?”

“雄才大略却晚年穷兵赎武、酿成巫蛊之祸、几倾国本的汉武帝刘彻难道不算?!他们的生平,难道不也是从明君走向了令人扼腕的昏君之路?”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臣交换着眼神,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魏征也难得地表示了认同:“陛下所言极是。古来帝王,前期励精图治、后期懈怠昏聩者,史不绝书。李毅这提名……似乎有些牵强了,与他此前提名汉文帝为劳模的深刻犀利相比,确实略显平淡……”众人纷纷颔首,都觉得这提名虽然不能算错,但不够惊艳,甚至有点凑数的嫌疑。

可,他们毕竞不知道开元盛世的繁华和大唐的遗憾。

永乐朝,不同于李世民的错愕,朱棣在短暂的惊讶后,竟露出了一丝理解和赞同的神色。

“嗯……这个提名……”

朱棣笑道:“倒也有几分道理。开元盛世,气象万千,何等辉煌!那时他李三郎,确实演绎了一个千年难遇的明君角色,几乎达到了巅峰。可惜啊…”

朱棣长叹一声,带着浓浓的惋惜:“安史之乱,祸起萧墙,两京沦陷,盛世繁华一夜凋零。这转折之剧烈,后果之惨痛,古今少有。”

“盛世的顶峰与乱世的深渊,集于一人一身,这倒是一出极其戏剧化、震撼人心的名场面。就冲这巨大的反差和强烈的戏剧冲突,说他是个影帝表演了自己人生的两极,也未必全然牵强。”

“只是这代价…太大了。”

姚广孝也感慨道:“阿弥陀佛,盛极而衰,世事无常,陛下圣明。这提名,突出的是一个戏剧性,倒也是另辟蹊径的视角。”

朱棣点点头,显然对李隆基提名虽有惋惜,但评价本身并无太大抵触。

“只是,照这样提名,范围肯定越来越大了。”朱高炽也忍不住搜寻两宋辽金皇帝,发现还很多。“就看看,到底谁能夺魁。”

朱棣倒是无所谓道:“但不知道怎么的,朕倒是希望李隆基得这个奖,好好让李世民那些人看看,他们的这个盛世明君,到底是怎么败家大唐江山的!”

“哈哈,对对对!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李隆基不也是李治的好圣孙么?”朱瞻基更是补了一句。只是,此话一出,气氛尴尬了,朱瞻基这才发现,自己可不是好圣孙么。

八班教室里,李毅的提名一出口,短暂的安静后,以周涛为首的一群男同学率先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噗!哈哈哈哈哈!演明君又演昏君?李毅你这脑回路清奇!”

周涛拍乐出声:“太贴切了!开元盛世牛批,安史之乱拉胯,这不就是最好的角色反差吗?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皇帝也逃不过!给李三郎的表演水平点赞!”

“对对对!这绝对是演技炸裂!从开元的影帝直接变天宝的“烂片王’!这转型跨度,奥斯卡都得给!”

女生这边,冯文明眨着大眼睛,频频点头,对着身后的同学说:“我觉得李毅说得有道理!你看那些电视剧里,演好人又演坏人的演员才厉害呢!唐玄宗这经历,绝对是最跌宕起伏的大片主角啊!”女同学们忍俊不禁,点头表示赞同。

李毅这看似调侃又蕴含深意的提名,成功点燃了课堂轻松幽默的气氛。

讲台上的林啸,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

他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皇帝最佳影帝奖标题下方,王莽、杨广、司马懿、尼禄、李存勖等人的名字之后,清晰地写下了“唐玄宗·李隆基”几个大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