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呢厂、地图测绘作坊当学徒、当工人,跟普通工匠一起流汗出力,实地学习西方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回国后,他立刻学以致用,一手建立新的工业体系、训练新式陆海军、改革行政、迁都圣彼得堡!事无巨细,他都亲自参与制定,甚至设计军舰图纸、动手铸造大炮!他主导的改革让一个贫穷、闭塞、被欧洲视为野蛮之地的国家,在短短二十年间一跃成为欧洲不容忽视的强国!”
“彼得大帝不是在批阅奏章,他是在车间、在船坞、在军营、在每一处需要他的改革前沿,用汗水甚至鲜血塑造一个新的国家!这种下基层、钻牛角尖式的劳模精神,我认为更具开创性和榜样意义!”宋伯伦这番带有强烈画面感的描述,尤其是深入一线、当学徒、钻牛角尖式劳模等词,引起了更大的课堂一阵骚动,也刷新了学生们对一个皇帝的认知。
“不错,总算有人记得我辛苦!”
圣彼得堡宫殿内,年迈的彼得大帝听到提名和描述,捋着胡须,放声大笑:“哈哈哈!说得对!在皇宫堆砌出的劳模算什么?朕的手是真握过造船的斧凿、铸造的模具!朕的汗水流在西欧的作坊里!”他对那些宫廷画师绘制他劳作形象的举动,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舒心。
“不错,理由充分,拿破仑,彼得大帝,入围!”
林啸也忍不住为宋伯伦的提名和描述点了下头,尤其是对彼得大帝的切入点很新颖深刻,非常契合八年级学生的探索视角。
他果断在黑板上,又写出名字。
朱元璋慌忙的发现,他的名字快挤不下了。
他正要开口吐槽,八班一个身影举起了手。
是坐在后面的李毅!
他已经调整好状态,或者说,他决定不再仅仅被动接受李毅的身体,而是主动参与进来。
“老师,我想提名一一我们大汉西汉第三位皇帝,汉文帝,刘恒。”
此言一出,不仅是八班同学好奇,连刘邦也诧异:“老四,他当皇帝很辛苦吗?”
“朕,劳模?”汉文帝本人也诧异了。
“理由一”
林啸微笑的看着李毅。
理由,当然是我们刘家老祖宗,必须找一个!
刘肇站起来,很正规道:“文帝之劳,在于其殚精竭虑于与民休息的国策,以毕生之勤克制帝王之欲,以自我之累换取天下之松!”
他用词文雅精准,带着古文韵味,说自家老祖宗,怎么说也不为过。
“他为帝二十三年,身体力行躬修俭节。衣,不求锦绣华服,仅着素袍;居,不建宏丽宫室,甚至宫殿塌坏危及安全,也坚持简单修葺;行,不追求仪仗威严,轻车简从;死,更是遗诏不得奢靡修陵,一切从简!其节俭克己之程度,古之帝王罕有!”
“更有甚者,他在位期间,几乎免除了一切扰民的役政征发。凡耗费民力、国力之劳役营建,他皆极力避免。他甚至下诏废除连坐法、废除肉刑如断趾、劓刑等,为此不惜与朝臣反复议政争论,耗费大量心精神推行仁政!”
刘肇顿了顿,目光扫过同学和林啸,怕同学们不知道自家祖宗的功绩,没办法,林啸都没有好好说一下文帝,所以这次提名是一个让世人知晓祖宗的机会。
“他为了稳固我大汉刚开国的萧条、安抚民心,做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自我约束和持续不断的心力付出“他不是用忙碌制造劳碌,而是用最大的克制和最不懈的坚持,努力地不扰民、不添乱,将国家引向文景之治的盛轨。这种看似清闲无为实则心劳日拙的帝王,才是更深刻的、更值得尊敬的劳模!他劳心、劳神于无为之中,劳在了民生之本!”
“所以,朕认为,我大汉太宗孝文皇帝,可称得上是一位克己为民、大巧若拙的劳模皇帝!”这番提名,如一股清泉注入方才有些剑拔弩张、比拼谁更累的劳模讨论中,而且一系列脱稿的引经据典,自信又沉稳的侃侃而谈,让同学们也不觉接受这个观点。
汉初朝堂上,刘邦也沉默了,喃喃自语:“这小子说的……老四真有那么好吗?”
文帝刘恒自己听闻李毅这样的评价,虽隔千年,心头也是一热。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真正的劳模,劳心者,更比劳力者,显得要更加有艺术水平。”林啸点头,随后把汉文帝刘恒也列在了选项中。
“这,这……文帝刘恒,也算吗?他,他的这种劳心……比,比不了咱吧?”
文帝刘恒也进入这个竞争者名单,让朱元璋更加有些不自信了。
文帝作为文皇帝的代表,虽然时隔那么多皇帝,朱元璋也没底能在国家治理的劳心上,比得过他。然后,朱元璋刚接手这一点。
刘肇的同桌周涛也立即站起来,大声喊道:“老师!我也要提名!提名秦始皇!劳模怎么能忘得了秦始皇呢!”
此话一出,始皇松了一口气,紧握的拳头也松开了,满意的看着这名同学。
“就说,寡人怎么不算劳模!朱元璋能上,寡人凭什么不能上!”
“理由?”
林啸一如既往的看着周涛。
“提名理由:始皇从十三岁一直劳累到了四十九岁,不提他那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