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委屈,再次后悔自己刚刚那么说,他苦心经营多年的位置,难道就这样悬起来了?“太子,为父也不是想废你,而是……想要多看一看嘛。为父也不想我们两个,走到最后父子猜忌那一幕,再重复那南北朝种种旧事……”
李建成完全心死了。
“这,父皇,真的吗?”
李世民原本低垂的眼睑下,掠过一丝狂喜,旋即化作沉稳的忠孝之色。
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洪亮:“父皇圣明!林啸之言,发人深省!无论何种制度,儿臣定当恪守臣道,一切以父皇旨意为准,以社稷为重!”
秦王府众将皆目光闪烁,透着一丝果然有转机的兴奋。
他们冒着风险的玄武门计划,貌似可以推迟或者取消了?
如果有这种稳妥的制度,谁愿意拼命啊。
“这么说,父皇,本王也有机会了?”
李元吉更是激动兴奋,刹那间几乎也要和李建成切割,并且竞争了。
看着三个儿子,再看着朝堂上的老熟人们,李渊像是下定决心的点头:“朕觉得,我们当前,挺适合隐太子制度的……当然,这事还需从长计议……朕还需要好好考虑考虑……”
这句话一出,李渊自然不知道,无形中避免了一场尴尬的父子局。
众人也不知道,一场本迫在眉睫的玄武门之变,竟因林啸几句话带来的省心诱惑,暂时推迟了导火索的点燃,或许能给这场悲剧,更换一个美好的结局。
当然,受伤的,唯有李建成。
大明,永乐朝。
“爹!”
朱高煦就像打了鸡血,第一个跳出来,声音洪亮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林啸这堂课,来得太及时了!真是金玉良言!”
“咱看这隐太子妙啊!儿臣觉得,此法极为公平!就该这样!大哥贤德,二哥我勇武,老三机敏,我们兄弟三人各有所长,凭什么就是大哥当太子?就该让父皇静观其变,择贤而立嘛!这样才显公平!爹,您省心,大明朝也受益!”
“二弟此言深得我心!”
朱高炽双手一拍,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肥胖的脸颊因为笑意而颤动起来,声音带着如释重负的疲惫和真诚的轻松:“父皇,儿臣举双手赞成!这太子之位劳心劳力,儿臣是日夜忧思,唯恐有负父皇重托。”“若我大明能行此隐太子之法,父皇可以安心打仗,儿臣也能卸下这千斤重担,专心辅佐父皇打理些实务。”
“至于择优……二弟才干出众,三弟才思敏捷,正该让他们多多历练,为国效力!”
他这番话简直说出了心声,恨不得立刻把太子之位这个烫手山芋先扔出去再说,反正他当得很有压力,也有些厌倦了。
“父皇,我觉得大哥二哥都说得对!”赵王朱高遂几乎也双手赞成,眼里也闪烁一抹激动和向往。“你们都给我闭嘴!”
“这个时候不内斗了,团结起来了?”
朱棣被儿子们一致的反应,弄得好气又好笑。
看着朱高煦眼中的灼灼光芒和老大那副巴不得现在就退居二线的轻松模样,再看看老大朱瞻基那隐隐的担忧眼神……
他心动吗?当然心动!
隐太子听起来就能把争储这个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暂时压下去,还能激得儿子们拼命表现!
谁不想省这个心?
朱棣的目光在三个儿子身上来回扫视,却果断感觉,这个法子不靠谱,但,确实能避免三兄弟争得你死我活,也能避免未来的大明战神朱祁镇。
很好,确实很好,看起来真的完美无缺。
“爹,我们向来没有内斗啊,我们很和睦的!所以,这隐太子……”朱高煦一看老爹没否决,更加兴奋了,仿佛皇位唾手可得。
“爹,你若是实在不放心,儿子都可以建议,瞻基也来加入隐太子……然后,到时候谁能凭本事得到爹的青睐,我们绝对心服口服……”老三心头一动,更是扩大范围。
朱瞻基直接傻眼。
“屁!你们倒是想得美……这隐太子制度……让咱好好想想,咱总感觉,可能不太适合我大明……”“对了,大师,这东西,你也帮我好好想………”看着姚广孝看热闹的样子,朱棣立即也拉他。“陛下……贫僧就不班门弄斧了,可能林啸老师,还有什么要说得吧,这隐太子制度,贫僧也觉得,还有一点缺陷……”姚广孝推辞了,把众人注意力转移到林啸身上。
“对哦……”
众人纷纷再次关注课堂。
果然。
似乎林啸早早再次遇到这个局面,看着学生们畅想着未来当甩手老爹的美好愿景,课堂气氛相对轻松之时。
讲台上的林啸突然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带着点残酷的微笑。
“各位同学,未来的甩手掌柜们是不是很开心?省心了?舒坦了?觉得这套制度简直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
此话一出,畅想的学生们和心思浮动的帝王们,也快速看了过来。
听这意味,林啸还有话说?
“不是吗?老师,难道这个制度,还有什么明显的缺点不成?”
刘耀阳忍不住问。
“缺点,倒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