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85(1 / 4)

第101章1985

接下来,罗宝珠格外关注报纸新闻。

没等来大动静,倒是在报纸看到了一则消息。报道称,国家要正式取消对企业计划外自销产品的限制,这意味着价格双轨制形成。

也就是说,一个商品会有两种价格,一种是国家掌控的计划内价格,一种是市场化的计划外价格。

比如,一个鸡蛋,计划内的价格是5毛,市场价是8毛。双轨制的形成原因很多,一是因为国家的计划经济逐渐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二是因为国内生产资料短缺,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国企。市场上一件商品卖10块钱,国企5块钱就能拿下。而且虽然实行了双轨制,但是重要生产资料的批发业务,还是只能国营单位来经营。

这就造成一个严重的问题。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其实这些规矩中有很多漏洞,很多空子可以钻,老老实实遵守规则的人,可能连饭都要吃不饱,但是一些思想活泛的人,不难从中找到赚大钱的机会。倒爷就是这么流行起来的。

其中甚至不乏官倒。

罗宝珠也终于明白戴宏军能这样光明正大过来谈生意的原因。深城早在两三年前,因为物资短缺,有过一段时间的混乱,那段时间开放了议价粮、议价肉,慢慢的放开了整个市场,粮票和肉票之类的票证几乎已经消失在深城历史的舞台。

内地的进度要比深城慢一些,今年才开始慢慢放开价格。放开价格势必要引起一段混乱的日子。

当初深城这样一个小地方,陡然放开价格,都能掀起一阵倒卖走私热潮,内地那么大的市场,如果不加以严格的控制,乱起来将会不可想象。所以价格双轨制纵然有很多漏洞,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这是一种过渡方式,总不能一下子将价格全部放开,一下子全部放开,很多事情将会变得完全不可控,后果可能是无法预估的灾难。罗宝珠盯着报纸上的报道陷入沉思。

内地倒卖生意横行,这股火热劲与海南进口汽车倒卖如出一辙。她嗅到某种不妙的感觉。

越是这样,越不能出错,否则一点小错都会酿成滔天大祸。这段时间,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罗宝珠盘了一下眼前比较急着开张的工作,一个是叶承福老爷子负责的纺织厂。

叶承福以前在广西那边做麻料的原料生产,拥有自己的原料渠道,老爷子一大把年纪了,听说老伴早就去世,无儿无女,晚年还一股热血劲,只是想给自己找点事做。

罗宝珠对老爷子比较放心。

一来这是人家干了大半辈子的产业,二来老爷子活了一大把年龄,又是孤家寡人一个,比寻常人更看得开,不会像年轻人冲动。另一个急着开张的工作是交给陶敏静负责的服装店。服装店的店铺处在东门老街,东门老街是深城最热闹的区域,沿街有几家服装店,生意都挺好。

店铺已经装修完毕,目前陶敏静已经带着她两个老乡陶红慧和邹艳秋过去张罗。

几个人都是从小乡村过来大都市,之前在制衣厂,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麻烦。

其中陶红慧闷罐子一个,平时不吭不响,很少能从对方的口中窥见一些思想。

邹艳秋是个有些不安分的,可能是从小乡村里来到大都市,眼界还在慢慢打开,纵然有些小心思,也没敢做太过火的举动。不过那都没关系,主事人是陶敏静。

罗宝珠看好她。

这个人是有想法的,也有行动力,真正交代给她事情,她也不会畏难,反而积极学习,迎难而上。

目前急着开展工作的两位负责人,罗宝珠都挺放心,她想着应该不会太出错。

尽管感受到风雨欲来,周围的一切却都按着原定的计划稳步进行。连李秀梅也重新开始了养鸭生涯。

据说她认为养鸡不太吉利,当初养鸭养得好好的,瞧见别人养鸡更赚钱,她很是眼热,也跟着别人去养鸡,结果被骗子骗了一大笔,差点倾家荡产。好在黄俊诚混出了名堂,带着家里的条件逐渐好转,不至于让家里重新返贫。

在家闲了大半年,李秀梅再也闲不住,操起重新养鸭的心思。加之她眼看着自己妹妹李秀英因为闺女章丽娟的事情,日渐消瘦,心里也跟着难受,于是缠起李秀英跟着她一起养鸭。只要工作多,烦恼就跟不上。

每天围着一大群嘎嘎嘎的鸭子,保管没有那多的空闲时间去想那些烦心事。李秀梅过于热情地带着李秀英一起买了一堆雏鸭。谁知道鸭子没领回来几天,一桩大事发生了。海南进口汽车倒卖案被查处,牵连到深城,程鹏被警方带走调查。这下可不得了。

程鹏的父母跑到出租车公司来求罗宝珠帮忙,谁知道罗宝珠也跟着警方走了,当初李秀梅就混在看热闹的人群中。

罗宝珠被警方带走后,她看不过眼,挺身而出,扶住哭得快要断气的老两囗。

她想着程鹏素来与自家儿子黄俊诚交好,程鹏素来待自己家也不薄,极尽安慰老两囗。

事实证明,程鹏最后没有犯事,安然无恙地出来。谁知道没过两天,时事易转,她成了哭得快要断气的人。因为程鹏没犯事,但是黄俊诚犯了!

起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