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沐点点头:
“1500的人均定价,我觉得没问题。”
紧接着,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花了足足大半个小时才把最后的菜单给定了下来。
定好了菜单,夏沐便骑着自己的小电驴出发了。
虽然宴席定在了后天,但是有些菜品却是要提前准备。
夏沐将小电驴停在停车场,随后来到了市场的海鲜区。
她其实也考虑过在明朝购买大闸蟹。
毕竟,那年头的大闸蟹,百分百是纯野生的。
没有工厂的污染,水质和环境绝对比现在要更好。
不过,这些天在昌平街她并没有发现大闸蟹的踪影。
原因她也猜测过,很大概率是时间问题。
唐伯虎曾经写过一首诗: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
说的就是重阳节的时候,一边喝酒一边吃蟹的情景。
古代吃蟹的季节应该是秋季,也就是9月到11月。
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绝大部分的螃蟹都是野生的。
只有在秋季的时候,螃蟹为了积累过冬的营养才会大量的进食。
这就导致秋季的螃蟹特别肥美,多膏。
想要从明朝购买到螃蟹,要么得找专人去捕捉,要么就只能等到入秋了。
和明代不同,8月末虽然不是吃大闸蟹最佳的时候。
不过,因为是大规模的养殖,第1批大闸蟹已经早早的上市。
所以,不少摊位上都摆放着或多或少的大闸蟹。
她踱步到第一个摊位前,弯腰,目光在蟹群中扫视,随后伸出手拿起其中一只。
摊位老板见到有顾客上门,立刻热情地吆喝着:
“姑娘,看看咱家大闸蟹,全都是阳澄湖旁边养的螃蟹,个个鲜活,肉肥膏满!”
“你手里的是3两的母蟹,一只只要68,绝对好吃!”
夏沐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好家伙,可真敢说!
别说是横渠镇这种普通菜市场,就算是江苏省那边的海鲜批发市场,想买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她记得上学的时候看过一则数据,阳澄湖每年大概出场8000吨的大闸蟹。
然而,全国大闸蟹的需求总量却足足有85~90万吨。
阳澄湖大闸蟹的出产量,连需求量的1%都占不了。
即便是江苏省的本地人,想要买到也是千难万难。
不过夏沐也注意到,这位老板说话是很鸡贼的。
对方刚才的介绍是,阳澄湖旁边的大闸蟹。
要是遇到普通的顾客,很可能会下意识以为这就是阳澄湖大闸蟹。
然而,老板所说的旁边,其实很可能是距离阳澄湖几公里,甚至是几十公里外的某个不知名的小鱼塘或者小水库。
夏沐直接无视了老板的后续吹嘘。
她将大闸蟹翻过来,仔细查看它的腹部。
腹部是正常的乳黄色,关节的位置有一点点灰黑色。
接着,她轻轻捏了捏蟹腿,感受着蟹腿的硬度。
蟹腿太细,更重要的是蟹腿下面反馈回来的感觉非常轻飘飘,一看就知道肉质并不饱满。
很显然,刚才老板娘说的全都是鬼话。
这玩意和阳澄湖大闸蟹八竿子打不着,甚至都不可能是湖里捞出来的大闸蟹。
这只螃蟹超过九成九的概率是池塘养的,而且塘主的养殖技术还不怎么样。
连蟹腿都没有几两肉,蟹肉的品质可想而知。
就更别奢望这只螃蟹能有多余的营养,积累足够的蟹黄用来度过漫长的冬天。
没有犹豫,夏沐直接放下手里的大闸蟹,随后向着旁边的摊位走去。
一口气逛了七八个摊位,不是蟹的个头太小,就是蟹的品质太差。
就在她考虑,是不是去市里面更大的海鲜市场的时候,视线却停在了角落的一个摊位。
想着来都来了,夏沐也没有放过这个摊位。
来到摊位前面,她随手拿起一只大闸蟹。
下一刻,她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腹部甲壳洁白,没有黑斑,关节微微发黄;
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中央,手感紧实有弹性,不软塌。
蟹腿很粗,按压能感受到明显的回弹,肉质很饱满。
大钳子粗壮,绒毛密集且呈金黄色。
小心打开尾盖,尾部能看到明显的橘黄色蟹膏,尾盖的外延是干净的淡黄色。
越是检查,夏沐的眼睛就越亮。
见她检查如此细致,老板显然也看出了夏沐是个懂行的。
“美女,我这些可都是洪泽湖的靓蟹!!”
“我这蟹的品质,绝对比他们卖的那些池塘蟹要好无数倍!”
听到老板的介绍,夏沐微微点头。
逛了一圈总算碰到,没说自己的大闸蟹,是阳澄湖大闸蟹的老板了。
洪泽湖是国内第四大淡水湖,面积达310万亩。
水质常年保持在三类以上,是国家二级饮用水源地。
而且洪泽湖内有大量的滩涂,当地的阳光充足,水里的食物来源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