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第104章 三朝皇室血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三朝皇室血脉!(2 / 3)

动念立李恪为太子时,长孙无忌立刻以“恪非长孙皇后所生”为由强烈反对,表面是嫡庶之争,实则暗含对隋朝血统的排斥。

李恪虽文武双全,却因血统问题长期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甚至多次被贬外放。

史书记载贞观十一年因田猎扰民被罢安州都督之职,这种“能干但不可信”的待遇,正是其身份尴尬的直接体现。

李恪的外祖母萧皇后是兰陵萧氏代表人物,而萧氏与李唐皇室存在复杂姻亲关系。

萧皇后之弟萧瑀是李世民的重臣,同时也是萧氏家族在唐朝的政治代言人。

这种关系使得李恪在朝堂上既是萧瑀的侄外孙,又是皇帝的儿子,身份重迭导致他在权力博弈中难以完全站队。

史载萧瑀曾多次为李恪说话,但最终未能改变其命运,侧面印证了这种伦理错位带来的无力感。

李恪的归属感呈现出“文化亲近、政治疏离”的特点。

他虽对母系家族的文化底蕴引以为傲,但在政治上必须效忠李唐皇室。

这种矛盾在其行为中时有体现:一方面,他在安州都督任上积极推行均田制,展现出对李唐统治的维护。

另一方面,他又因“类己”像李世民而被长孙无忌视为威胁,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种撕裂感,恰如他在永徽四年被赐死前留下的那句“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既是对命运的控诉,也是对自身复杂身份的无奈注解。

身份尴尬本质是隋唐交替期政治转型的缩影。

他的血统使其成为隋朝遗脉与李唐宗室博弈的焦点。

而其归属感则在弘农杨氏的政治遗产与兰陵萧氏的文化基因间摇摆。

这种矛盾最终将他推向悲剧结局,却也留下了一个关于身份认同与政治命运的永恒命题。

正如他墓中出土的《大唐故吴王墓志》所言:

“隋季版荡,唐运肇兴,公以金枝玉叶,膺兹多故”,寥寥数语,道尽了那个时代贵族子弟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

李恪身上有三个皇室血脉,除了李唐皇室,大隋杨氏,还有南梁萧氏。

也是独一份!

兰陵萧氏在南北朝时期“一门两朝”南齐、南梁均为皇室,这在中古士族中极为罕见。

也使其成为与“王谢袁萧”并称的南朝四大门阀之一,影响力延续至隋唐。

隋末萧铣、唐初萧瑀均为兰陵萧氏后裔。

等注意到玻璃杯,李恪的反应和李丽质差不多。

扯到烧玻璃,萧然带着李恪去了烧玻璃的地方。

“小郎君,真乃神人也!”玻璃的事情知道的人不多。

李恪第一次来栲栳村,肯定是不知道的。

大为震撼。

萧然能感觉到,李恪对烧玻璃很感兴趣。

“小郎君,烧的好像不是木炭.”李恪不同肯定。

“嗯,是煤炭。”

“嗯?煤炭?可以用?”

“本来是不安全的,处理过就好。”萧然表示。

“真了不起.”

栲栳村年轻人,识字最多的居然是张锦禾。

其他人不识字,萧然看到李恪如此感兴趣,想让李恪来研究烧玻璃。

自己还有其他事情,不可能天天守着。

很多东西萧然知道,知道原理,但是想真正做出来其实很难。

就像是做题,知道答案,需要推导过程。

“三郎,你要是愿意学,可以来这里。”

李恪不可置信的看着萧然,“小郎君,可以吗?”

“嗯。”萧然拿起一个玻璃杯,“这个质量比起刚开始好很多,但还远远不够,还能更好的。”

“我是非常愿意的,但是这件事我得和家里说说,阿耶同意才行。”李恪不敢贸然前来。

身份比不了李承乾李泰这些嫡系,平时更得小心翼翼。

“这是自然。”萧然也理解李恪处境。

萧皇后的身体其实很好,就是随便检查一下。

顺便找孙思邈这个老朋友聊聊天。

所以聊了许久,这才出了孙思邈的房间。

萧钰一直在门口等着,张二丫让萧钰去客厅,萧钰也没有去。

出来没有看到李恪,萧皇后问道:“三郎呢?”

“夫人,三郎和小郎君出去了.”萧钰说道。

萧皇后准备回去,李恪也被叫回来。

虽然很不舍,但是也得跟着一起回去。

马车上李恪兴奋的和萧皇后说起萧然,说起烧玻璃的事情。

李恪只是一个劲夸赞萧然,没有透露技术方面的问题。

旁边的萧钰看李恪的眼神都拉丝了,心里对萧然并不感冒。

萧钰觉得不是门当户对的人。

哪怕也知道萧然改进曲辕犁这些事情。

事实上,确实也不是。

之前萧钰还李恪还有可能,但是之前之前朝廷明令禁止,近亲不能结婚。

李恪和萧钰也就彻底没有可能了。

萧钰的爷爷和萧皇后是亲姐弟,李恪是萧皇后的外孙,属于近亲的范畴。

这让萧钰颇为郁闷。

近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