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因为近亲的事情。
这一次就是来玩的,没有让人来刮柿霜,因为不多。
“小郎君,遗传病的事情,想问问。”李丽质也是直接。
“五娘你说就行。”
“这件事很重要,但是老先生说的情况,没有说服力,我该怎么说服其他人呢?”
李丽质要说服的不仅仅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还有文武百官。
只要朝廷禁止近亲结婚,那李丽质和长孙冲的婚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解除。
不用担心被人说三道四。
还能把这件事拿出来当成典型,禁止普通人近亲结婚。
之前亲上加亲这种观念由来已久,短时间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近亲不能结婚这件事。
需要案例来增强说服力。
李丽质想了很久,没有找到满意的办法。
“这个好办!”
李丽质一喜,“还请小郎君赐教!”
“赐教不至于,五娘可以找人去调查,调查近亲结婚孩子的死亡率,还有非近亲结婚的死亡率,这样对比就明显了。”
“稍微多调查一点,比较有说服力。”
李丽质眼睛一亮,“多谢小郎君!”
觉得这个方法很不错。
这些结果出现在李世民面前,李丽质相信自己阿爷不会无动于衷。
从国力根基来看,大唐初立,人口是支撑农业生产、兵役徭役的核心。
近亲结婚导致的新生儿畸形、夭折率高,直接制约人口增长——每一个不健康的孩子,都是对家庭劳动力、国家潜在人口的损耗。
李世民深知“民为邦本”,人口多则赋税足、兵源广,而减少近亲结婚带来的生育风险,等于从源头提高人口存活率,这与他休养生息、壮大国力的目标完全契合。
李世民作为政治家,擅长以皇室为标杆引导风气,这类关乎国本的事,他不会放过“自上而下”推动的机会。
从制度长远来看,李世民本身就有革新旧俗的魄力。
近亲联姻在当时虽为“亲上加亲”的常例,但本质上是门阀贵族巩固势力的手段,未必符合国家整体利益。
若能以“利国利民”为名禁止近亲结婚,既能削弱门阀通过联姻形成的盘根错节的势力,又能树立朝廷“重民生、远陋习”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这恰恰是李世民统治的核心诉求之一。
当然,他不会一蹴而就。
大概率会先让孙思邈等名医整理病例、佐证危害,再通过朝堂讨论、颁布诏令的方式,从皇室、勋贵开始推行,逐步普及至民间。
毕竟“父母之命、表亲联姻”的旧俗根深蒂固,但只要这件事能实实在在提升人口、强盛大唐,以李世民的远见与决断,必然会推动下去。
想到婚事的问题解决,李丽质心情不错。
恢复之前的模样。
没有着急回去,留下在萧然家里玩。
萧然拿了些面粉出来,准备擀面皮,等一下包饺子。
至于肉馅,萧然选了鹿肉的。
这个比较细腻,熊肉三个小丫头不能吃太多。
有调味品这些,萧然调出来的肉馅味道不差。
萧然把东西放在客厅的案桌上。
几人都是懵逼的。
包括李丽质豫章公主张锦禾张二丫。
“小郎君,这是作甚?”李丽质看到了一团面粉,还有一盆肉,看着还是生的。
“我们包饺子吧!”萧然说道:“这个很简单。”
萧然给几人示范了一下,旁边的孙思邈还有三个小丫头也好奇的凑过来。
看到萧然擀面皮,包出来一个饺子。
孙思邈李丽质和豫章公主三人异口同声说道:“牢丸!”
“啊?”萧然没听说过,“大唐是这样叫的吗?”
孙思邈捋了捋胡须,“牢丸的起源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相传为医圣张仲景所创。”
“当时正值寒冬,张仲景看到百姓耳朵冻伤,便用羊肉、茱萸等驱寒食材包入面皮,捏成耳朵形状,煮熟后分给百姓食用,称之为“娇耳”,兼具食疗与保暖功效。”
“这便是牢丸的雏形,最初是作为药用食物存在的。”
萧然反应过来了,原来大唐时期是这样叫的。
萧然觉得牢丸不好听,就说道:“我这个不一样,也是类似的东西。”
“小郎君,这和牢丸有什么区别?”豫章公主问道。
“更好吃吧!”萧然很自信,自己的肉馅觉得碾压这个时代的牢丸。
萧然这样说,几个人是信的。
萧然的厨艺,就是大唐无人能及。
李丽质和豫章公主聪明伶俐,学东西快。
虽然没有干过这种活,但是不影响她们看一下就会了。
程铁环也没有闲着,负责擀面皮。
李五想帮忙,发现不能凑热闹了。
因为三个小丫头也想参与。
小公主学的很认真,相比起其他的,小公主放的肉更多。
“兕子,太多了!等一下漏了!”李丽质提醒这个年幼的妹妹。
“又又好七鸭~”小公主表示:“多放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