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放心,老臣明白该如何行事。”
朱慈烺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不过,这件事明日早朝之时,还需要你率先提议。”
紧接着,朱慈烺便向英国公交代了一些具体事宜,英国公则是连连点头。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其他事情之后,朱慈烺便起身离开了。
时光匆匆,转瞬便到了次日清晨,而这天恰逢五日一朝的朝会。
太和殿内,庄严肃穆,晨光透过雕龙画凤的窗棂,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辉。
文武大臣们则是身着朝服,鱼贯而入。
等站定之后,他们这才发现崇祯早已端坐在御座之上,而朱慈烺也在龙椅的下方坐着。
这父子二人一个身姿挺拔、神色冷峻,一个目光平静,透着几分沉稳与睿智。
按理说,皇帝已然痊愈,太子监国之责当可解除。
然而时至今日,朱慈烺却依旧稳坐监国之位,这似乎有点于理不合。
不过对此大臣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毕竟,他们大多曾亲身领略过朱慈烺的雷霆手段,没人愿意去触这个霉头。
再者,这乃是皇家内部之事,与他们这些外臣何干?
若贸然多言得罪了未来的天子,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就这样,文武大臣们整齐排列,依照惯例向皇帝行三叩九拜之礼。
礼毕之后,王承恩微微清了清嗓子,随后高声喊道: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只见英国公稳步出列,双手抱拳朗声道:
“启禀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崇祯早已知晓昨日朱慈烺与英国公的会面,也知道他们是通了气的,所以当下便冲着英国公微微点头,神色平静的说道:
“英国公有何事要奏?”
紧接着,只见英国公挺直腰杆,声如洪钟道:
“陛下,如今李自成在河南一带肆意妄为,嚣张至极,今年以来,已有数位亲王、郡王惨遭其毒手,死在他手中的宗室子弟更是多达数千人!”
“如此恶行,实在令人发指,臣以为,绝不能再任由李自成这般祸害下去,必须即刻对此等乱臣贼子予以严惩。”
崇祯听闻这话,脸上瞬间浮现出一抹愤恨之色,咬牙说道:
“这该死的逆贼,竟敢如此放肆!简直是目无王法,罪不容诛!”
然而,紧接着崇祯话锋一转,神色又变得有些无奈与失望的说道:
“朕又何尝不知不能任由这闯贼肆虐?只是如今大明刚在辽东取得大胜,辽东一带局势不稳,还需大量兵力驻守。”
“九边之地,亦关乎国家安危,兵力亦不可轻动。”
“至于剩下的军队,一来要拱卫京师,二来要在各处征收赋税,实在难以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去对付闯贼。”
“对于此事,英国公可有良策?”
英国公闻言,先是假装微微皱眉犹豫了片刻,而后才说道:
“臣倒是有个办法,只是不知是否可行。”
崇祯连忙说道:
“但说无妨,即便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于你。”
英国公这才说道:
“陛下,臣建议陛下下旨,召集天下宗室子弟,组建一支大明朱家军,以此对抗李自成。”
什么?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
原本安静肃穆的大殿,此刻议论纷纷,大臣们一边交头接耳,一边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向英国公,仿佛在看一个疯子一般。
他们实在想不通,英国公究竟是哪根筋搭错了,竟说出如此大胆的言论。
组建大明朱家军,这不是公然触碰皇上的逆鳞吗?
毕竟谁都清楚,大明历代皇帝对宗室子弟手握兵权一事想来极为忌惮。
就拿当年的唐王来说,仅仅是兴兵勤王,便被崇祯皇帝削去爵位,关押进凤阳高墙之内。
如今英国公居然提议组建大明朱家军,这不就是要赋予宗室子弟兵权吗?难道他就不怕历史重演,再来一次靖难之役?
一时间,大殿内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几乎让人窒息。
原本的讨论声也在听课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崇祯,等待着他的雷霆之怒。
然而,这会儿的崇祯却并未如众人所料那般发怒,毕竟这一切本就是他与朱慈烺事先谋划好的,又有什么好生气的?
虽然如此,但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的。
所以下一秒,只见崇祯的脸色突然猛的一沉,假装愤怒地看向英国公怒斥道:
“英国公,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此等大事,也是你能随意提议的?”
英国公心中暗自好笑,若不是事先知晓内情,他说不定还真会被崇祯这副模样吓到。
但此刻,他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
“陛下,臣此举实乃为宗室子弟的未来着想。”
“众所周知,我大明宗室子弟数量如今已膨胀到了惊人的地步,仅在册的就多达十三万人,不在册的更是难以计数。”
“这些宗室子弟,年年耗费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