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任峰组织了几次考试,陈舟的语文基本可以稳定在125。
这在二中,基本已经是超一线的水平。
他写得很顺,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偶尔抬头看看窗外。
“还有十五分钟。“
沈恩熙的提醒让陈舟回过神,他检查了一遍作文,给结尾加了句金句,来升华一下结尾。
交卷铃声响起时,陈舟看着答题卡上工整的字迹,忽然觉得这两个小时过得格外充实。
“考得怎么样?“
姜雨彤收拾文具时低声问,眼底还有淡淡的倦意。
陈舟冲她眨眨眼:
“语文不就那样,120左右吧。“
姜雨彤翻了个白眼:
“120还不够?你是要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啊?”
陈舟摇摇头,缓缓说道:
“对哥来说,120只能说拿到了基础分,130才是起步,140勉强及格,150才是目标。”
“没个正经。“
姜雨彤嗔了他一句,轻轻打了一下他的肩膀:
“下午数学加油,别又考个满分来打击人。“
自从数学升级到lv3以后,陈舟的数学基本上没下过140分。
试卷稍微常规一点,150分也是常有的。
毕竟自从新定义题型滚出2025年高考之后,对于他们这种数学尖子生,数学高分的难度可谓是大大降低。
以前的120、130,现在基本都能考个140左右。
而现在的陈舟,也总算是体会到了数学英语到达顶峰之后,真正拉开差距的还是语文。
毕竟英语提升到lv2之后,基本也有个130、140。
而其他尖子生,基本也就这个水平。
在主科三门里,唯一能够拉开极大差距的,还真的就是语文这一门。
毕竟其他两门考得再好,不影响语文考100、110。
但如果别人考到了130,那中间可就差了20分。
这20分,数学跟英语又怎么拉的回来。
至于小三门,尖子生则各有各的擅长,到了这个层次真的拉不开差距。
11:30考完语文,高三可以不用回班,直接去吃饭。
来到校门口,陈舟看见一个扎着短马尾的身影,嘴角便促着笑容,从背后偷摸靠近了过去。
陈舟的手掌刚覆上那双眼睛,就听见身下传来清脆的“唔”声。
“猜猜我是谁?”
他刻意压粗了嗓子,指尖却能感觉到她睫毛在掌心轻轻颤动。
江夏想都没想便将他的手给抓了下来,没好气说道:
“当我是三岁小孩呢,就你这套路,我用屁股想都知道是你。”
陈舟听话只听了一半,点点头说道:
“你用屁股想我?那你还蛮独特的,别人都是用脑袋想我来着。”
闻言,江夏白眼顿时翻上天了,捏起拳头轻轻挥向陈舟:
“哈呀,吃我一记天马流星拳!”
陈舟笑着偏头躲开,顺手揉了把她的短马尾:
“就你这小拳头,打在身上跟挠痒痒似的。”
“那是我没用力!”
江夏梗着脖子反驳,拳头却悄悄收了回去,转而踢起脚边的落叶,问道:
“好了,中午吃什么?”
陈舟慢慢抓住她的小手,颊促笑道:
“吃你怎么样?”
江夏紧张地看了看四周,连忙甩开陈舟的手,说道:
“少油嘴滑舌的,这在学校门口呢!”
陈舟嘿嘿一笑,说道:
“放心吧,没人会看见的,再说我这也不叫油嘴滑舌,而是实事求是。“
江夏没理他,径直往前走:
“快走吧,再不走就赶不上饭点儿了。“
陈舟连忙跟上:
“来了来了!”
因为没有联考拖进度,所以学校将期中期末都设计成了仿真考。
即按照高考三天模式来考。
所以上午考一门语文,下午也只考一门数学。
下午两点半,陈舟嘴里嚼着白浅浅投喂的橘子。
甜味还没散尽,就看见监考老师抱着数学试卷走进来。
拿到试卷,陈舟趁着考前5分钟,便心算出来了前五道题。
考试开始十五分钟,选择填空全部解决。
解答题第一题是三角函数,陈舟扫过题目就写下辅助角公式。
笔尖在答题卡上划出流畅的弧线,sin和 cos符号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整整齐齐排在等号右边。
写到第二问求最值时,陈舟忽然想起之前邵喜特意提醒他别用超纲解法。
于是他特意把导数步骤换成了二次函数配方法,虽然麻烦点,但能让阅卷老师看得舒心。
第三题概率统计刚读完题,脑海里就浮现出树状图的轮廓。
稳扎稳打解决这种送分题。
来到倒数第二题圆锥曲线,换汤不换药的中点弦问题。
陈舟在草稿纸上画了条辅助线,便瞬时有了思路。
最后一道导数题的第二问有点意思,需要构造两个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