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3章 藩国风云(2 / 3)

事,仍问国号,臣与国人感喜尤切。臣窃思惟,有国立号诚非小臣所敢擅便。谨将‘朝鲜’、‘和宁’等号闻达天聪,伏望取自圣裁。”

朱元璋看到表文,人都麻了。

不是,我怎么就许你权知国事了?你这乱臣贼子,还敢向大明称臣,美得你。

于是朱元璋果断拒绝,和你不熟,爱来就来,不来就滚。

另外,我觉得朝鲜这个名字不错。

——“朝鲜限山隔海,天造地设,东夷之邦也,风殊俗异……。喜则来王,怒则绝行,亦听其自然。”

但李成桂身为一朝开国之君,自然是有大毅力的。

朱元璋!

你挡得住我称臣,难道还挡得住我跪舔吗?!

于是李成桂不屈不挠的向朱元璋朝贡,国内的大事小事都向明朝上奏。

而且,既然大明不肯册封李成桂为国王,李成桂就不敢自称国王,依旧以权知国事的身份,向大明朝贡。

一开始的落款是“权知高丽国事”,大明为其定下国号之后,又使用“权知朝鲜国事”。

朝鲜国内对李成桂的这番举动,评价也很正面,也很积极,朝鲜史官谓之“我太祖有百折不挠之毅思密达。”

这也就是“当大明的狗也是荣幸”的时代背景,因为朝鲜这个藩国,真的是硬贴上来的。

同样,也是后面朝鲜国王不懂事的时候,大明为何会如此的愤怒的原因。

硬贴上来的是你,挑衅大明的也是你,简直欺人太甚!

有李成桂的先例在前,就可以看出朝廷对这些藩属的态度了。

而且有一说一,只要大明皇帝点了头,底下的小弟出了事情,大明也是真管的。

比如陆公公亲自去兴复的哈密国可以为证。

当初那哈密国几乎一无所有了,但是大明仍旧出动大军为哈密王复位,并且为他恢复国土,赏赐了百姓。

朝鲜就更不必提了。

别说万历年间的远征了,就连窘迫如崇祯,在满清灭亡朝鲜之前,还想着从山东渡海前去救援呢。

一旦大明朝廷得知大内氏和细川氏是“反贼”,这次勘合贸易也就必然泡汤了。

裴元想到自己已经拿捏到了日本使团的把柄,心情越发淡定了。

就听刘滂又道,“那些使者贪图价高,不愿意和朝廷贸易,偷偷跑去和商人们私下交易。”

“而且他们携带了大量贡物以外的商品,在宁波当地贩卖。”

“原本这些事情,只要给当地的市舶司官员塞点钱,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只是没想到,那些使臣找人代卖自己带来的私货,结果却被人骗了不少货物。他们不肯吃亏,就把事情闹大了。”

“地方上不愿意招惹这个麻烦,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刘滂叫苦道,“现在霸州贼平定了,那些日本使者就进京来讨要说法了。”

裴元想起了自己从李士实那里听来的消息。

朝廷规定倭人朝贡的物品有二十种,而且也有数量限制。

结果这一次的日本使团直接带来了二百四十八种商品。

其中有一部分是为大内氏和细川氏做的生意,还有一部分,是使团各类人员自己夹带来买卖的物品。

裴元听这意思,似乎是那些使者们自己的货物被骗了。

这就怪不得他们较真了。

裴元也觉得刘滂确实是有些倒霉。

虽然他去主客司是裴元设计的结果,但是没想到这货才刚刚到了主客司,居然就遇上了这么多麻烦。

裴元想着刘滂的来意,向他试探着说道,“藩国之事,不是小弟能过问的,刘兄找我,只怕是找错了人吧?”

刘滂叹道,“愚兄还就只能请贤弟帮这个忙了。”

“别的不说,日本使者被骗的银子,总该要给个说法才是。”

“日本使者已经向礼部移文,要求捉拿孙瓒、高老官、潘五等辈,不然就要向天子讨要被骗的钱财。”

“为兄让人去刑部问了,结果刑部说这是外藩事务,根本不愿意插手。而且刑部的人也明说,如果是有心诈骗钱财,那么这什么孙瓒、高老官、潘五八成也是化名,根本无从查起。”

听着刘滂的话头,裴元大致有些猜测了,“这么说,刘兄是想动用锦衣卫的力量?”

锦衣卫倒是有规则外行事的权力,但是一来裴元不想介入这狗屁倒灶的事情,二来裴元的职权和寻常锦衣卫也有不同。

不等刘滂回话,裴元就委婉拒绝道,“这种事情,必然会引来许多人关注。以我的职司,若是出手的话,只怕会惹来不小的非议。”

“不过,若只是帮刘兄打听点消息的话,小弟倒是能出上点力气。”

不想,刘滂却道,“也不是为了这个。”

裴元有些奇怪了,静等刘滂说下去。

便听刘滂说道,“我见倭人难缠,就想寻一点他们的过错。”

“于是寻找了精通倭语的商人,偷偷地打听使团的事情。却意外得知,有一个叫做宋素卿的人,私下里经常用我大明官话。他出驿馆买卖东西时,也都是变易我大明的服色,能够自如的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