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大明:从锦衣卫开始镇压朝堂> 第362章 廷和有话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2章 廷和有话说(2 / 3)

是江西人,又不是同科同年,以往没打过交道,这次入京也只见过几面。”

裴元心中暗道,看来还得另外找个中间人,见王琼一面才行。

裴元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王守仁。

王守仁和王琼关系特别好。

王琼早就察觉到宁王可能有异志,在他转任兵部尚书之后,立刻举荐王守仁出任赣南巡抚,而且还借福建有警,以兵部请旨,准王守仁“便宜提督军务”。

也就是说,在满朝公卿称赞宁王贤德,为他恢复武力的时候,这两个人就已经蹲草准备着了。

等到几年后,宁王造反的事情忽然暴露。

杨廷和这帮拿了钱的人,直接傻眼了。

怎么招呼都没打一声就开干了,我还没上车啊。

宁王的大军远在江西,杨廷和想要尿遁投奔都来不及。

按照礼都主事梁焯现场发回的报道,当时的舆论氛围是这样的。

——“濠反时,朝士归心濠十有七,且曰濠必成,屹屹之不惧,独晋溪一人而已矣!”

也就是说宁王朱宸濠造反的时候,朝中几乎人人通宁,而且认为朱宸濠这次起兵必然能够成功,会像当年燕王靖难一样,夺下这大明江山。

当时唯一凛然不惧的,只有王琼。

而且王琼还淡定的装逼,“诸君勿忧,吾用王伯安抚赣州,正为今日,不过旦夕,贼成擒耳”。

接着蹲草多年的王守仁,从草丛中跳出来,迎头就是对朱宸濠一通暴揍。

然后……,宁王之乱就这么平定了。

之后的事情就很神奇了。

正德皇帝在南下的过程中溺水。

随后王琼以“交结内侍”的罪名下御史狱,一审死刑,二审王琼极力争辩,改为流放。

首功之臣王守仁在平定朱宸濠之后,惶惶不安,称病归隐。

裴元要是相信“交结内侍”这回事儿,真让谷大用或者丘聚帮着引荐,那可就上当了。

因为王琼就不是这种人。

当年刘瑾主政的时候,所有官员入奏,都必须先具“红本”拜谒刘瑾。王琼就是因为从未具“红本”拜谒刘瑾,才被刘瑾赶出京城,去南京任职的。

但是,廷和有话说。

按照《明史》的记载,他们对此的解释是,每次王琼递了“红本”后,就暗中买通刘瑾的侍者,又将“红本”要了回来。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之所以找不到罪证,是因为罪证被藏起来了。

逻辑闭环,死刑。

裴元就是不相信这个逻辑闭环,才想找李士实这种清流文官帮着引荐引荐。

可惜,没想到李士实也搭不上关系。

李士实见裴千户面露失望之色,想了下,主动对裴元说道,“千户要不要去找臧贤试试?”

裴元摇头,稍微把话挑明,“他不行的。王琼这个家伙,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王琼连刘瑾的面子都不给,臧贤身为天子的男宠,地位更是不堪。

裴元让臧贤帮着引荐,完全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李士实人老成精,自然明白裴元的意思,他解释道,“臧贤虽然见不到王琼,但是他可以帮你找到合适的那个人。”

裴元被李士实点破,顿时恍然。

臧贤是政治掮客,只要肯掏钱,他做不到的事情,自然就能帮忙找到合适的人。

这件事倒也不急。

可以等到纳妾的那一天,等臧贤来了再问问。

李士实走后,裴元这里消停了一会儿。

裴元吃了些酒饭,又好好洗掉征尘。

这两天就得把焦妍儿和宋春娘从张琏家接回来了,裴元再不行动,以后就师出无名了。

若非为了此事,裴元也不至于急火火跑回来了。

毕竟事涉几十万大军的事情,还是、还是有点重要的。

等到裴元把自己洗干净,又有访客到来。

这次的乃是中军都督府的左都督萧韺。

裴元和萧韺彼此算是合作关系,相互之间相处的暂且算是融洽。

萧韺不知道裴元这几天干的大事,他相信了陈头铁的说法,真以为裴元去山东查案了。

一见到裴元,就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张凤那边的事情如何了?”

裴元立刻意识到萧韺有些误解了。

他知道萧韺还惦记着对张凤黑吃黑的事情,正要随口敷衍他两句。

忽然又心中一动。

疏通大运河和补充漕船可是个大工程,在支撑一场大战的同时,推动这项工程,会不会也是给太仓放血的一环呢?

裴元想着,先回答了萧韺道问题,“我去山东,是为了罗教的事情。罗教在山东愈演愈烈,已经引起了天子的震怒。”

“小弟负责捕拿妖人、追查邪教,正是职责所在。”

萧韺不明究竟,纳闷的问了一句,“我怎么之前没听过这罗教?”

裴元叹了口气,还不是因为原版不争气。

他想起武定侯郭勋被人拉下水加入了弥勒教的事情,忧及萧韺智商不高,当即提醒道,“若是有邪门歪道来找你,你可千万别被人哄骗了。”

萧韺笑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