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儿子是四品的都尉,侄子是前封疆大吏刺史,直接被宰了一个嫡子,事不算小。
当然,等到宋时安案结束,张温的一家,包括那个都尉大儿子,都得砍头了。
哪怕是外侄的刺史,也基本上退出了权力中心,能够有个从三品的闲职,一直混到退休,那就是皇恩浩荡了。
“可,就这个。”
皇帝,决定下来。
只要宋时安和魏忤生的口供一致,安生组合,也能就此分化了。
………
“时安,回到盛安后,我必定会入宗人府,然后就像当初说的一样,扛下所有的责任。”
“你在大理寺,什么都不要承认,只说那些都知道的事情——你跟着一起干了。”
“你千万不要在意,我们的功勋没人能够磨灭,我也不会有任何问题,更不会怪你。”
“到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快点从大理寺出来。”
魏忤生那天夜里的话,在宋时安的脑海中回播。
坐在监狱之中,他的表情十分平静。
不一会儿后,那名今天去抓自己的狱官来了,站在牢外面,笑着对宋时安说道:“小宋大人。”
意识到被大人物当刀,来补救了。
宋时安看向他,笑了笑:“何事?”
“今日啊,那都是上面要求我这样做的,上梏也是上面说的,下官就只是执行。过程稍微粗暴一些,请见谅啊。”他就像是那契科夫讽刺小说里的小公务员一样,战战兢兢的。
当然,他可是正七品,算不小的官了。
“没事,怪不到你头上的。”宋时安全然不在意。
这压迫感!
这言外之意,是要怪上头的大人们啊。
“我父亲知道我进来了吗?”宋时安问。
“宋府君应该是知道的。”对方回答,“他这些天,一直都是由汪大人亲自对接的。不过诏狱那边,在下官的职责范围之外,恐怕没办法传话。”
诏狱是高级官员受审的地方,肯定跟宋时安不一样。
“不用。”
宋时安并不在意。
总是会见到的。
“好的。宋大人。”
“何时开审?”宋时安问。
“我就是来带您去的。”狱官说道。
“走吧。”
宋时安相当坦然的起身,然后跟着这位与自己同级别的狱官,走到了一间四处都是封闭,里面还有各种刑具的审讯室。
在正中央,有一硬而矮的木凳子。
不用他说,宋时安就坐了过去。
在之上,是两把宽敞而又舒适的靠椅,就是来审自己的人。
是谁来呢?好期待呢。
……
谁当审讯官,在一顿纠结推诿后,最终变成了孙恒和济明两个人一起。
大理寺的左右监。
孙恒觉得应该是济明的原因,就是右监负责皇城以外官员的诉状和审讯,朔风县令是凉州的,明显算地方。
济明觉得应该是孙恒的原因,是因为弹劾宋时安的百官是京城的,这应该算是京都案。
所以最终妥协为,两个人都来。
为什么不是两个人都不来?
汪辰说有点事先回家了。
“六殿下回盛安,百官迎接,必然算是褒奖。”济明揣测道,“既然如此,这一个月内,为何没有任何的封赏?而且,人还一直在皇宫里,哪都没去?”
“你的意思是……”孙恒问道,“殿下抗了全部的‘罪’?”
济明没有说话。
但两个人,都觉得有可能。
“那宋时安如若将责任,也说到是殿下身上…”济明道,“那我们还不能回怼,斥责其大胆。”
“只能如实的将详情,禀报到宫里。”孙恒说。
可说完,他又皱起了眉头:“两边要是对上了,宋时安可就无罪了。”
这话一说出来,济明便盯向孙恒,眼神有些严肃。
别几把搞斗争,把他也牵扯进来。
“按照流程问,按照流程审吧。”
孙恒收敛住了他的坏心。
两个人一起去了审讯室。
一同的,坐在了位上。
同时,还有好几位属官,记录官,用以保证程序正义。
看到宋时安这混账,孙恒就气不过。
但再气,也不能泄私愤。
更别说拷问了。
以这个案子的等级,他出去要是少根毛,都有人要掉脑袋。
“宋时安。”在酝酿好一切后,孙恒一边看着卷宗,一边开口,“你可知罪?”
“我知罪。”
这三个字一说出来,两个人傻眼了。
这小子,竟然说知罪!
这里可不是耍性子的地方,他自己都承认的罪,可是要按照虞律来判的!
“你知道什么罪?”孙恒反问。
“你要问罪,而非是让我认罪。”宋时安提醒。
“不用你说,本官能不知道?”孙恒不悦怼过后,开门见山道,“有弹劾说,琅琊调兵案为你所主谋,可有此事?”
“琅琊调兵,为的是动用一切力量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