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
获悉烬州之战的最新战报,相比雍国公的纠结,十九皇子赵琦,倾城公主,清河公主,萧家以及姜家等,反应却是出奇的一致。
想办法往宁城安插自己人,至少也要谋取一个太守之位。
这不仅是因着一个太守之位,哪怕是在他们的圈子中也都已经属于高位,同时也是想借机,进一步拉近跟宁城的关系。
宁城展示出的潜力越大,就越值得拉拢下注。
没什么好纠结的。
这事甚至一度惊动了天顺帝。
景阳宫。
御书房中,天顺帝正在跟宰相柳澄议事。
柳澄不仅是当朝宰相,同时也是当代理国公,乃是大景皇朝四王八公之中,没有封国的四位辅国公之一地位可见一斑。
议事间隙,天顺帝顺带嘴提了提烬州战事,“乾宁君果真是少年英杰,在对外开拓之事上,乃是十大封君中最为锐意进取的。”
言语之间,却是毫不掩饰对夏衍的欣赏。
之前夏衍从玉京返回之后,立即掀起跟云州霸主雷云宗的大战,一举攻灭雷云宗,攻占雷泽郡以及大半个延川郡。
就已经引起了天顺帝的注意。
不管夏衍的初衷是什么,至少是在认真践行朝廷的大开拓战略。
这就足够了。
时隔一年,没想到,夏衍又给朝廷带来更大的惊喜。
竞是要一举攻占一州之地。
此等气魄,莫说是夏衍一个封君,便是像雍国、卫国这等封国,在上一轮的大开拓战争中,都未能竞全功。
可见难度之高。
也从侧面反应,此番宁城拿下烬州,对天顺帝是何等触动。
难怪龙颜大悦。
“乾宁君能有此功,全赖陛下当初慧眼识珠,设立十封君之位。”
虽是当朝宰相,却也并不妨碍柳澄拍马屁,甚至深谙此道。
没人会不喜欢被捧着。
“那也要重赏!”
天顺帝果真龙颜大悦,笑着说道:“爱卿以为,乾宁君在攻占烬州之后,该给个什么封赏才合适?”“按照战功,当可晋为一等伯爵。”
柳澄的话显然有所保留。
以夏衍攻克一州之地的战功,晋升一等伯爵自然是绰绰有余。
但显然又差点意思。
因为现在还是大开拓时期,所有战功都是翻倍计算的。
已经勉强够得上封侯门槛了。
果然。
天顺帝并不满意,摆手说道:“乾宁君锐意开拓,理当重赏,以为表率。”
站在天顺帝角度,敕封夏衍什么爵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此激励更多封主投入到大开拓浪潮中,以提升大景国运。
既如此,自是要千金买马骨。
“这样…”
天顺帝想了下,道:“此番,朕便为乾宁君破个例,一步到位,直接晋升其为乾宁侯。爱卿以为如何?“这,是否封赏太过?”
柳澄有些迟疑,“老臣担心,此等厚赏会在朝野引发非议,也会让乾宁君成为众矢之的,未必就是对乾宁君好。”
按大景爵位制度,男爵、子爵以及伯爵,均划分为一二三等。
再往上。
便只有侯爵、辅国公、镇国公、郡王以及亲王等爵位。
再不细分一二三等。
因此,倘若夏衍从二等伯爵一跃晋升为侯爵,绝对是一步登天。
“不招人妒是庸才。”
天顺帝却是态度坚决,“东荒的那些家伙,最近正不太安分呢。朕就是要拿乾宁君当标杆,也好刺激一下顺国跟卫国。”
相比雍国的积极进取,顺国、卫国两大封国,实在算不上冒尖。
尤其是顺国。
作为四大王国之一,竟也未对东荒大陆展现出更大野心。
让天顺帝颇为不满。
“陛下英明!”
身为当朝宰相,能力什么的还在其次,柳澄最擅长的还是揣摩圣意。
深悉。
天顺帝如此敕封夏衍,赏识还在其次,主要还是将借机达成其他目的。
自不会蠢到再次反对。
甚至于说,他一开始提出的晋升夏衍为一等伯爵,本身就是在为天顺帝后续破格晋升做铺垫。做臣子的不蠢一点,又如何提醒君王的英明神武?
倒是那位乾宁君
柳澄已经下定决心,后续柳家要试着跟其结交一二。
这可是未来的朝廷新贵。
同为四王八公序列,理国公府跟雍国公室本就有着极深的渊源,勉强也能算是老亲,之前夏衍进京,就曾派人到理国公府送礼。
真想加强联系,关系都是现成的。
至于天顺帝言语之间,不经意流露出的对顺、卫两国的不满,老狐狸柳澄却是直接装起了糊涂,根本就不接着茬。
涉及两大封国,不是他能轻易参和进去的。
这其中还牵涉到当初大景立国时的一段渊源,内里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想当年。
天圣帝起兵反抗大周皇朝,天下群雄响应。
初代顺国公便是其中之一。
其原是大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