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法。便是最近一次的星神祭,也仅仅领悟了一点皮毛而已。
如此看来。
想要练成星辰宝术,须得先破入第六境。
否则连门槛都达不到。
“不愧是无上宝术…”
夏衍虽然有些遗憾,但对于星辰宝术的威力,却也更多了一些期待。
修炼条件越是苛刻,威力越强不是?
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翌日。
心情大好的夏衍,再次出现在偏殿,准备处理日常庶务。
昨日他又是破入命泉境圆满,又是通关滴血湖,得人皇精血,练就九转金身,又是帮助饕餮破入第五境。
可谓是喜事连连。
而在过去两个月,因着夏衍一直坐镇封君府,一应庶务也是处置的井井有序,难得没出什么岔子。眼瞅着年关将近,各司衙门以及各地太守,也是纷纷上报政绩。
也算是为即将到来的年终大考预热。
经过不断调研、试验以及调整,掌铨司已经拟定年终考核标准,正在着手年终考核之事。
可以预见,此事一旦全面铺开,必定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说不定还会引发大地震。
当此之时,各地纷纷上报一年政绩,未尝没有先打预防针的意思。
比如延川郡太守王阶,就拿出了一份极其亮眼的成绩。
虽只治理半郡之地,另外一半却也形同虚设,早就被宁城渗透的千疮百孔,说是宁城自留地都不过分。尤其随着边境集市的开放,延川郡的商贸更是迎来大发展,大繁荣。
虽比不上宁城。
却也超出其他郡太多,惹得各郡太守眼红不已。
虽然眼红,却又无可奈何。
别忘了。
各郡还都眼巴巴盼着,能从延川郡多拉一些流民,以补充人口呢。
据说临近年关,前往延川郡太守府送礼的队伍,可是络绎不绝。
也是焦国心善。
入冬之后,焦国境内的难民潮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倒愈演愈烈,几乎波及了焦国下辖的每一个郡。
便连都城焦城,都开始出现流民踪迹。
为了粉饰太平,掩盖救灾不力的事实,各地官吏以及士绅豪族,自是加大力度将流民往延川郡赶。反正在这些人的认知中,只有土地是永恒的。
百姓什么的不过就是韭菜而已。
哪怕短时间内十室五空,等到事态平稳,便又能慢慢恢复。
又有什么好可惜的?
正因如此,入冬之后,从延川郡进入宁城的流民数量,远远超出预期。
原本预计,焦国的这一波天灾,宁城方面大概可接收百万流民。可截止目前,实际接收的流民已经超过一百七十万。
在难民潮还未改善的情况下,突破两百万大关是迟早的事。
对宁城而言。
这无异于是一场泼天的富贵。
有了这一批人口的涌入,便是来年开春一举攻掠烬州全境之地,短时间内,也不用再担心人口不足的问题。
属实是帮了宁城一个大忙。
面对这一场泼天富贵,宁城需要付出的,便是从通宁钱庄借出更多的银子,以便采购更多的粮食,用于安置更多的流民。
说来也是讽刺。
都这个时候了,焦国粮商却仍是对宁城卖粮的主力之一。
由此可见。
焦国内部到底腐朽到何等程度。
面对这样一个焦国,夏衍坑杀起来,自也是更加的心安理得。
他这是在救焦国百姓于水火。
除了延川郡,其余各郡表现也都颇有亮眼之处。
比如三原郡大力发展畜牧业,长水郡发展水产养殖业,丰阳郡加强了跟罗川郡等地的贸易往来,等等。能取得如此成绩,首先当然还是要归功于封君府的高屋建瓴。
既有夏衍的决策果断,频频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政,比如设立通宁钱庄,组建宁远建工,规范商业秩序,以及跟焦国开通互市等等。
又有以林远湖为首的封君府文臣得力能干,能够在夏衍提出想法之后,快速结合实际,制定各项实施细则,并且执行到位。
正是有了封君府的上层引领,各郡衙门才能顺利开展大规划。
并且一一实施落地。
加上各郡官吏,上至太守县令,下至普通吏员,皆以寒门士子为主,虽然大都经验不足,胜在都有真才实学,而且做事踏实。
不像世家子弟那般喜好浮夸。
比如封君府年前拟定的大理寺下沉计划,就已经初步收到成效。
既减轻了封君府大理寺的负担,又对各郡县衙门形成有效制约,还加速了对各地郡县案件的审理进度,收获了一波民心。
如此上下一心,短短一年时间,宁城根基便是再上一个新台阶。
面貌焕然一新。
可宁城的发展脚步却从未停止。
虽然进入冬歇期,因着采取招工制,却是各项工程建设的黄金时间段,爆发出的工程效率,远超天工司预期。
可见筹建宁远建工的路子,是完全走对了。
唯一隐患,可能就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