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玄幻魔法>运朝,我用国宝铸仙庭> 第242章 开年议事,教化之道(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2章 开年议事,教化之道(二合一)(2 / 3)

,免得权责交叉。”

军政分离本也是大势所趋。

培养武将之事,交由兵马司负责,也是题中应有之事。

“诺!”

曾括、李唐二人再次应下,只是神情略有些不一。

此番毕竞是兵马司虎口夺食。

重阳武院是教化司从零开始,一手创立起来的,曾括更是全程参与其中。眼瞅着就要起事,临了,临了,却被兵马司摘了桃子。

搁谁都不会舒服。

好在曾括是个明事理之人,知晓,主君此番调整,并非有什么私心,更非对教化司有什么不满,而仅仅只是出于公心。

重阳武院划归兵马司,也算是专业对口。

不管如何,教化司在重阳武院的设立过程中,曾经立下汗马功劳,这点功绩,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抹灭的。

曾括也到底是曾括,很快便调整好心情,继续汇报。

“教化司今年要干的第二件大事,便是进一步规范郡、县两级私塾,设立由衙门主持的县学以及郡学。在此之前,因着夏衍鼓励地方办学,倒是涌现出一批私塾、学堂。

但那大都是由世家子弟出资创办。

说到底,不过是这些个世家子弟为了讨好夏衍这位主君,而搞的沽名钓誉之举。私塾设立之后,他们得了名声,后续如何运营便是参差不一。

城府深的会继续出资扶持,眼皮子浅的可能就撂下不管。

面上看着热闹,内里却是一笔糊涂账。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倘若地方私塾由世家资助,自也就不可避免地受世家影响,甚至是被世家把持。原本是为了惠及平民的举措,反倒成了世家扩充影响力的工具。

完全违背夏衍初衷。

身为教化司郎中,也曾巡视各郡县,曾括自是看到了其中的弊端,这才决心出当地衙门出资,以规范各地的县学以及郡学。

而曾括敢于提出此等举措的底气,一是深悉夏衍对世家既重用又有所防范,二是在发行债票之后,封君府财政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有了充裕的财政支持,才能将县学、郡学实施落地。

否则一切就都只是空谈而已。

“不错!”

曾括显然也是号准了夏衍的脉,提出的举措很让夏衍满意,补充说道:“县学每年运维所需资金,由当地县衙礼房单独列出预算,再由郡衙专门拨付款项,并由郡衙礼曹专项监督。”

至于郡学所需资金,自是由封君府度支司专款拨付。

“主君英明!”

曾括自是欣喜,有了主君的亲口背书,后续再向度支司讨要资金就会容易许多,也更加的师出有名。唯有度支司郎中萧离眉头微皱。

得。

又要大出血了。

“此外,无论县学,还是郡学,都可文武兼备。”

夏衍的想法还不止于此,“既是官办学堂,不仅要教授读书写字,还要传授修行之法。文武兼修,方能培养出栋梁之才。”

这并非夏衍自大。

无论县学,还是郡学,说到底,都还只是基础教育,还没到说,让学员选择儒家亦或是兵家修炼之法的时候。

更何况,儒生亦要学习修行之法,武将也需得读书识字。

两者并不矛盾。

唯有从郡学结业之后,才需做出选择,是继续前往重阳武院,还是考入邀月书院深造,以区分文武之道“主君,此法虽好,只是耗费甚巨”

身为教化司郎中,曾括自是支持的,可食君之禄,他更需要站在更现实的角度去衡量利弊,而非将政令理想化。

在县学教授读书识字,已经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倘若还教修行之法,那便是一个无底洞,甚至还会将本可在自家私塾上学的世家子弟,吸引到县学之中,以占衙门便宜。

而凭世家子弟在当地的影响力,寒门学子怕是难有出头之日。

导致最终的结果,跟提出政令的初衷,再次背道而驰。

“此事干系重大,自是无法一蹴而就。”

夏衍当然知道其中困难,也并非那等急功近利之人。

“教化司可见此作为一个中远期目标,再仔细评估测算,想要达成此等目标,需要出台怎样的政策支持,又具体需要耗费多少资源。”

事情重要一步步去做。

不能因为害怕其中困难,而连踏出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

当初夏衍提出设立重阳武院,不也是困难重重?到如今,重阳武院从无到有,却也一步步建立起来。“我的想法是,在财政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收取一些束修。”

这就能避免世家子弟白嫖。

“于此同时,为了资助平民学子,可以考虑设立贫困助学金以及贫困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用于全面资助家境贫寒的学子,以支持他们求学。”

“贫困奖学金,则用于资助那些学业优异的贫寒学子。”

“为了维持县学、郡学的日常运营所需,还可鼓励当地富商、豪族、商社等对县学进行捐赠,并适当授予荣誉。”

夏衍这是将前世之法,照搬到了东荒大陆。

既然衙门财政一时难以支撑如此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