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玄幻魔法>运朝,我用国宝铸仙庭> 第221章 六司简报,宁城新气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1章 六司简报,宁城新气象(2 / 2)

又不是养不起。

招的人多了,总能出现几个大才。

正好邀月书院正在筹建当中,前来投奔的人才多了,大可对在岗的文臣实施轮训,争取全都进邀月书院进修一到两次。

第二份则是度支司简报。

着重汇报了债票募集情况,以及用筹集来的资金,用于采购粮食、布匹、农具、耕牛等基础物资的执行情况。

自打发行债票之后,封地财政情况也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

各类物资的富庶程度,已不在隔壁罗川郡之下。

甚至犹有过之。

在夏衍授意下,度支司还在跟黑水商社治谈一笔大买卖,便是希望直接用债票,向黑水商社长期采购粮食、布匹等基础物资。

这样一来。

宁城节约了流动资金,黑水商社也获得长期稳定的大订单。

这笔买卖到底能否谈成,并不取决于宁城,而在黑水商社的幕后执掌者清河公主,是否真像她所说的那般,非常看好宁城的未来。

也算是变相的考验。

正是得益于度支司大规模的采购,并且第一时间将买来的粮食、农具等,发放到迁民手中,才确保了各地郡县的稳定。

有了衙门的兜底,数十万迁民才能安心在东荒重新安家,落地生根。

否则终究是个隐患。

教化司、慎刑司的简报没什么亮点,夏衍也只是看过就罢。

着重拿起兵马司的简报。

许是因着郎中李唐的回归,过去十几天,兵马司很是做了几件大事。

一是协调度支司、天工司,在边境郡县规划修建专门用于囤积军用粮草的粮仓、草料场,以为将来计。未雨绸缪,很符合李唐行事风格。

二是协调天工司,新建以及扩建更多的炼器作坊。

新占领的四郡之地,尤其是长水郡边境,发现了不少精铁矿以及玄铁矿,为封地玄兵玄甲的本土化锻造,提供了绝佳机会。

自是要趁机逐步摆脱,每次扩军都需朝廷赏赐玄兵玄甲的尴尬。

这个时候,便再次体现当年夏衍不惜花费大价钱,也要从黑水商社买来千余名工匠的好处,直到现在仍还在默默发挥作用。

三是在三原郡敲定又一座军马场选址,以持续推动战马本土化饲养。

无论乾宁郡,还是云州各郡,都没有大面积的平原草地,以供大规模饲养战马,那便只能化整为零,多修建几座军马场。

对于骑兵作战,李唐似乎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

夏衍自也是支持的。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他巴不得各主战营实现全员骑兵作战。

兴建军马场属于长期投资,或许短期一两年无法见效,但倘若将时间拉长到五年,甚至是十年,就必定会结出丰硕成果。

夏衍最喜欢的就是这种长期主义。

除了筹建军马场,因着兵曹升格为兵马司,新组建了诸如军法曹、典牧曹以及甲坊曹等新机构,自也出现很多人员空缺。

李唐的做法,是从各营抽调精干人员,以为补充。

但涉及到人事任命,尤其是各曹掾属的任命,李唐并没有自作主张,而仅仅只是提出建议人选,最终如何裁夺,还需夏衍决断。

夏衍拿起建议名单扫了一眼,看到不少熟悉的人名。

一些关键岗位,李唐更是很贴心地至少预备了三个人选,夏衍很快就圈定人选,批准了李唐的调令。这就是夏衍常年混迹军中的好处了,对军中将领基本了如指掌。

不至于被下面的人轻易蒙蔽。

最后一份便是天工司的简报。

准确说,是天工司联合宁城衙门,共同搞出来的宁城新的城池规划。

按照夏衍之前提出的要求,新的城池规划,创造性地彻底取消雍国等一直还在坚持的里坊制度。以打破壁垒,促进商贸繁荣。

此外还新增文庙、武庙、城隍庙等庙宇,钟楼、鼓楼,道观,寺庙等建筑,丰富宁城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是在有意统一民间信仰。

而在城池排水、疾病防疫、城池休闲等方面,也都进行了专门而细致的规划设计。

“不错!”

新近上任的宁城令秦阔,果然没让夏衍失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