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进入一片可尽情施展自身才华的新天地。
果然选择来宁城任职是对的。
但林远湖毕竞是初来乍到,既不了解宁城情况,也不了解一众即将共事的同僚,自是要观察,观察,再观察。
在就藩两年之后,夏衍这才设立太丞一职,可见是寄予厚望。
林远湖虽然自带光环,但能不能干好,协调六曹一阁妥善处置各类政务,为夏衍分忧排难,宁城内外可都是在看着呢。
便是在都中,也有不少人等着看林远湖的笑话。
好在林远湖在封君府并非完全的孤立无援,旁的不说,现任户曹掾的萧离就曾在治粟府任主事一职。以萧离为切入点,当能很快熟悉封君府庶务。
之后。
夏衍便又宣布设立宁城城令衙门,任命秦阔为宁城令。
在此之前,宁城一应事务都划归封君府直接管辖。可随着封地面积急剧扩大,封君府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根本就忙不过来。
总不能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找到封君府。
设立宁城城令衙门,负责处置宁城一应事务,便显得很有必要。
“拜见主君!”
相比林远湖诸多光环加持,秦阔就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且不说其将作大臣的履历有些拿不出手,秦家也只是一个小家族。其养女秦阮更只是一位姬美人,虽然受宠,却又如何能跟当家主母比?
在都中时便有传闻,说秦家遭到主君厌弃。
宁城作为封地中枢,宁城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因为此,秦阔面临的压力就更大。
除了光环缺失,关键此番任职宁城令,跟他之前担任将作大臣的经历截然不同。一个只是纯粹的技术官僚,一个是执掌一方的地方大员。
能否适应新岗位,对秦阔而言,无疑是个巨大考验。
稍有差池,便容易传出各种流言蜚语,受到各方的审视,甚至是冷眼。
但同样,这对秦阔而言,也是一次极其难得的机遇。倘若能在宁城令任上干好,不仅可一举摆脱技术官僚身份,未来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所以秦阔才会毫不犹豫选择举家搬到宁城,就是要放手一搏。
宣布完对林远湖、秦阔的任命,夏衍这才进入正题,“随着封地疆域急剧扩大,封君府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繁杂,现有的六曹架构,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
“在跟诸卿商议之后,决定将六曹衙门升格为六司衙门。”
这不仅仅是名字的变更,而是代表权柄的扩大,各个衙门的编制也将迎来一次大扩容,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吏曹升格为掌铨司,下设东西二曹。”
西曹负责封君府属吏任免考核,东曹负责地方吏员升迁任免以及考核等。
分工明确。
“户曹升格为度支司,下设户曹、民曹、仓曹、金曹、税曹以及算曹等。”
作为主管人口户籍、钱粮赋税的衙门,也是六司衙门中的重量级存在,升格之后的度支司,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扩容。
户曹负责人口户籍,民曹负责民生事务,仓曹负责粮食储备与调运,金曹负责盐铁专卖,税曹负责赋税,算曹负责财政审计等。
可谓是门类齐全。
“兵曹升格为兵马司,下设兵曹、军法曹、典牧曹以及甲坊曹等。”
其中的典牧曹主管马政,甲坊曹主管兵器甲胄等。
“工曹升格为天工司,下设工曹、尉曹、匠曹、路桥曹以及水利曹等。”
工曹主管工程建设,尉曹负责役卒转运以及工程调度等。
分工愈发专业。
“刑曹升格为慎刑司,下设刑曹、法曹以及贼曹等。”
刑曹负责刑狱事务,法曹负责法规执行,贼曹负责治安盗贼等。
“礼曹升格为教化司,下设礼曹、学曹以及侍曹。”
学曹专门负责教育,侍曹负责外宾接待。
除了六曹升格为六司,黄阁也迎来一次升格。虽然名字不变,却也增设负责起草奏章以及文书流转的奏曹,负责廷议记录的集曹等机构。
就连大理寺,都调整组建了负责诉讼案件审理的辞曹,以及负责罪案判决的决曹。
全都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