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夏衍来信,赵琦自是心情复杂,凭白错失立功机会。
宁城一战拿下四郡之地,不仅在雍国拔得头筹,便是在整个大景也足以排进前三,成为诸封地中最耀眼的存在。
刚得到消息时,赵琦本来还挺难堪的,差点成为玉京勋贵圈子中的笑话。
“殿下,此番乾宁君主动请托,机会难得。”
侍从再次提醒。
只要赵琦出面帮助宁城争取更好的封赏,便能立即破除赵琦跟夏衍不合的传言,甚至还能借机进一步拉近彼此关系。
“这我自是知晓。”
赵琦只是谨慎,又不是蠢,更不可能意气用事,“我这便进宫面见父皇。”
玉京,萧家。
“父亲,刚刚得到消息,十九皇子进宫面圣,为宁城争取封赏。”
自打年前决定拉近跟宁城的关系,对于宁城之事,萧家自也是格外上心,尤其是在眼下这个紧要关头。得到消息的萧望之,第一时间上报宁远侯萧温。
“衍儿这孩子确实聪慧,竟懂得第一时间调和跟十九皇子的关系。还让十九皇子心甘情愿,为宁城之事奔波背书。”
萧温眼中难掩赞赏之意。
就凭这份心胸手段,萧家子弟便无人能出其右。
“父亲,我们要做点什么吗?”
“这是自然。”
萧温一手抚须,“衍儿来信并未提及此事,是担心咱们跟十九皇子那边冲突,却也不妨碍在暗中推波助澜。”
“明白!”
萧望之也是心领神会。
“还有,衍儿在雍城发行债票,想必宁城财务必定紧张。从库存调拨十万两银子给衍儿送去,就当是贺礼了。”
“父亲是说直接送,不是认购宁城债票?”
萧望之以为听错了。
“十万两是贺礼,认购债票则是另当别论。”
萧温还是大气,一旦决定拉拢,便不惜血本。
“是!”
对于父亲萧温的眼光,萧望之还是非常敬佩的。
转眼过去半个月。
随着时间进入四月,气候渐暖,万物复苏。乾宁郡、乌阳郡的百姓,已经在忙着春耕,其他郡却仍还处在重建初期。
朝廷迁民不知何时才能抵达。
偏殿之中,夏衍正在接见户曹掾萧离。
“回禀主君,截止目前,公室、都中世家以及萧家等,合计认购宁城债券九十五万两,足以支撑未来三到五年的开支。”
三五年之后,各郡也就都已走上正轨,赋税也将回归正常。
萧离无疑是振奋的。
他怎么也没想到,困扰封地的财政难题,竟这般被主君轻飘飘解决。
“只是一点,第一批债票十年之后就将到期。届时,封地财政又将面临严峻的财政危机,还需早做打算。”
萧离提醒。
“无妨。”
夏衍却是早有计较,“凭本事借来的钱,为什么要还呢?等到第一批债票到期,便立即发行第二期债票。再用新债,来偿还旧债。”
原始积累阶段,大规模举债乃是常规操作。
只要宁城还在不断对外扩张,继续奉行快速发展、快速扩张战略,债务规模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怎么可能还得上?
“啊,啊?”
萧离却是被这等离经叛道的做法给惊呆了。
这不是耍无赖吗?
要知道,此番认购债票的,除了都中一些中小型家族是被迫,其他诸如雍国公室、林家、张家、白家以及萧家等,可都是宁城盟友。
这不妥妥的背信弃义吗?
“没你想的那么不堪。”
夏衍好笑摇头,解释说道:“反正这些银子放在各家银库也是吃灰,借给我们,不仅能获得稳定的利息收益,还能变相刺激消费。”
“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只要宁城不断向好发展,总有一天,能将这些个债务清零的。到时候,怕是他们反倒不愿意收回借款呢。”
只要将来宁城自请封国,这笔投资就稳赚不赔。
各家只不过是将家中银两,从家中银库转存到宁城府库,牺牲的只是一点经济利益,将来收获的可是巨大的政治收益。
“是,是这样的吗?”
夏衍理念实在太过超前,哪怕是朝夕相处的萧离,也是将信将疑。
总感觉哪里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