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后宅私事。
夏衍这才腾出手来,分批接见造访宁城的宾客。
这些访客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自然还是世家豪族的代表。
跟之前不同的是,此番前来宁城的世家子弟,在各自家族中的地位明显分量更重,带队的至少都是家族嫡系子弟。
有的甚至派出某房话事人,以示对宁城的重视。
如今之宁城。
足可与雍国任何世家大族平起平坐。
另一大不同之处,便是此番前来宁城送礼恭贺的世家豪族,不仅有来自雍国的老熟人,还有来自隔壁顺国,乃至中土的世家。
目的不言而明。
自也是想借机跟宁城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以达成更深度的合作。
由此可见,随着宁城拿下此轮大开拓首功,借着大景朝廷发往各地的封赏邸报,宁城影响力已然不再局限于雍国,渐渐闯出了一些名声。
世家豪族总是无孔不入的。
但凡有点野心的世家,都不会放过宁城这等新崛起之地。
夏衍的态度也很明确。
在跟这些个世家大族子弟见面时,再次重申,宁城乐见跟世家大族合作,以促进宁城的大发展大繁荣。还是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无论这些个世家豪族是来自雍国本土,还是顺国,亦或是中土,只要有诚意,愿意付出相应代价,都能赢得来自宁城的友谊。
宁城对所有世家豪族都持开放态度。
不仅愿意接纳世家子弟在宁城为官,也欢迎各大世家来宁城投资。
“宁城绝不会遏制商贸之事,恰恰相反,还鼓励商贸发展,有意促进商贸繁荣。对前来经商者,皆一视同仁。”
夏衍话说的很透,也很直白。
第二类前来宁城造访的,则是镜州、乾州的一些封主。
他们的目的有二。
一是试探夏衍这位新上任云州拓荒副指挥使的态度,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追随宁城大军对外开拓。二是有意加强跟宁城的商贸合作,互利共赢。
对于第二点,夏衍自是举双手欢迎。
且不说宁城从雍国采购各类商品,需要途径各大封地,光是宁城兴建的这些个作坊,就需要采购诸如丝麻、油菜籽、甘蔗等海量原材料。
仅凭宁城周边的村落田庄,暂无法满足此等需求。
只能是对外采购。
借着商贸往来,也能让宁城联络各方,加强跟乾州、镜州封主的联系,彻底在东荒站稳脚跟,何乐而不为?
至于各大封主提出的联合开拓之事,夏衍反倒模棱两可。
并未当场应下。
联合开拓说的好听,实际操作却是困难重重。
如何组建联合军队,谁负责指挥调度,谁负责后勤保障,攻下的土地以及战利品该如何分配,后续又该如何经营,全都是问题。
站在夏衍角度。
与其跟这些个大小封主们搅合到一起,不如甩开他们单干。
他费心拿下云州拓荒副指挥使职位,为的可不是当这些个封主的牵头人,而是奔着镇北军去的。因着夏衍下场,白山在指挥使争夺战中胜出,自也是对夏衍投桃报李。
日前,白山已经来信,承诺,明年开春的大开拓战争,镇北军将调派两个主力营归夏衍调派指挥。等于是宁城凭白增加两个营的兵力。
不仅如此。
白山还承诺,不会介入乌阳郡方向的开拓战争,由夏衍全权指挥调度。
看似大方,其实也是暗藏心机。
白山此举,无非就是用两个主力营以及乌阳郡方向的指挥权,换取夏衍这个副指挥使对云州开拓其余战场的不干涉。
说到底还是一场交易。
好在夏衍并不排斥这等交易,欣然接受白山好意。
可谓是皆大欢喜。
有了镇北军两个营的加入,明年开春,宁城哪怕同时面对三郡土著的联手,也已有了一战之力,就更不愿接受其他封主的投靠了。
爱干啥干啥去。
即便是兵员有缺,林家、张家也都表达了深度合作的意愿,愿意将两家之家兵交由宁城指挥,但并不谋求封地方面的诉求。
为的,仅仅只是加深双方之间的战略合作。
这才是夏衍喜欢的合作方式。
十二月廿五,晴。
历经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朝廷宣旨队伍终于是带着一万户迁居百姓,海量粮草物资,浩浩荡荡,进入乾宁郡地界。
效率并不算低。
得亏夏衍立下的乃是大开拓首功,作为首批迁居百姓,乃是从中土东南边境抽调,因而路途并不算远。不然,在路上花费的时间还要更长。
入境之后,随行迁居百姓以及粮草物资,自有提前得到消息,早早迎在葛阳县的户曹官吏安排对接处置。
宣旨队伍,则是轻车简从赶赴宁城。
夏衍亲自到城门口迎接。
但见一名青年贵公子,骑乘雪龙驹走在队伍中间,红袍银甲,剑眉星目,贵气逼人,一看就出身不凡。正是大景十九皇子。
“师兄!”
夏衍是怎么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