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调配流民,户曹也在有计划地往阳平关调运粮草。”
萧离继续汇报,“在工曹协助下,户曹已经在阳平关新建三十口粮窖,后续还在建造当中。未来规划,阳平关拥有储备不低于一百万石粮食的储量。”
阳平关连接的可不止是乌阳郡,而是东出云州的唯一通道。
将来所有运往云州境内的粮草都要经过阳平关。
因而储备再多的粮食都不算多。
被点到名的工曹掾宇文楷,跟着起身汇报:“按主君您之前指示,借助这次县衙重建,工曹已经培养出一支专业且训练有素的建筑队伍。”
“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派往乌阳郡。”
“与此同时,结合黑冰台提供的情报,工曹也已经在重点标注伐木场、采石场、采沙场,以及黏土、石灰等开采区。”
“相关道路、桥梁的初步规划设计,也都已经在进行当中。”
在夏衍熏陶下,工曹做事也是越来越专业了,盖房子的专门盖房子,修路的专门修路,建桥的专门建桥,兴修水利的专门兴修水利,分工明确。
工曹内部也已设立营缮科、路桥科、都水科等。
除了施工队,工曹甚至还在慢慢培育勘探队,以及懂设计的专业人才。
得益于此,各大县城的重建工作,才会比之前预想的要顺利。
而经过这一轮重建任务的洗礼,各支建筑队伍又在原有基础之下,开启第二轮进化之路,继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脱胎换骨的那种。
“吏曹呢?”
夏衍看向吏曹掾刘璟,“可有拟定拟派往乌阳郡任职的吏员名单?”
“这个,还在拟定中。”
刘璟神情有些难堪。
倒不是说他履职懈怠,实在是前番大清查,对吏员群体造成重创。
仅是县令就被拿下两位。
一些原本已经进入预备名单的吏员,却倒在了大清查中。
导致很多事情都要推倒重来。
夏衍倒也并未奇责,只是说道:“拟派往乌阳郡任职的官吏,上至县令,下至吏员,还是以担任现职者平行调动为主。”
言下之意,前往乌阳郡任职,挑战大于机遇,须优先选派那些个已经证明可以胜任现有岗位的精干吏员,而非借机提拔情况不明的新人。
以免重蹈覆辙。
至于说这批精干吏员调走之后留下的职务空缺,因着乾宁郡的建设已然走上正轨,反倒可以大胆启用新人。给他们一个历练,证明自己的机会。
换个角度,那些已经证明自己的精干吏员,如能在乌阳郡再次证明自身才干,经受住考验,无异于就是尖子中的尖子,也是将来提拔为太守的优先人选。
还是那句话,能者上,庸者下。
“此番大清查,虽然查出一些蛀虫,害群之马,但也涌现出一批经受住考验,表现优异的吏员。对于这些人,要大胆提拔任用。”
“哪怕一时无法胜任县令职位,也可以县丞之职,代为处理本县事务。”
说到底,夏衍从雍国挑选出来的那一批高命格者,底子都还是不错的。
大浪淘沙。
有人中途折戟,自然也就有人脱颖而出。
“唯!”
有了主君指示,刘璟心里便也有了底气。
跟各曹通气之后,夏衍又马不停蹄前往各营视察战备情况。
第二届军中大比已经落下帷幕,随着二十枚宝药以及两万斤灵米下发,各营还将迎来一次战力上的小爆发,涌现出一批新的搬血境强者。
夏衍却还不满足,要求各营加强备战的同时,多开展一些实战演练,比如让亲卫营跟赤焰营组织对抗演练,以检验各营训练成果。
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
转眼又是二十天过去。
就在夏衍将第一颗尚未完全成熟的烛夜果炼化之时,大景朝廷时隔十五年,终于是又颁布了大开拓令。一时风起云涌。
为了激励各大封主对外开拓,朝廷这回也是下了血本。
其一,大开拓期间,所有战功翻倍。
在人族,爵位绝对是最重量级的存在,除了家族传承,就只能靠战功积累。
无论是想要提升自身爵位的封主,还是想要博一个爵位的将军,面对双倍功勋的激励,怕是都难以无动于衷。
其二,朝廷将加速对四极之地的移民。
封主每攻占一县,可从中土迁民一千户。
每攻占一郡,可从中土迁民一万户。
等于是由朝廷亲自出面,协助各大封主解决新占领土地的人口难题。
要知道,当初夏衍受封为乾宁君,掌一郡之地,雍国也只调拨了五百户食邑。
如今直接翻了二十倍。
朝廷敢如此安排,自然是有其依仗的。
除了两百年前的王朝更替之战,过去两百年,中土百姓一直远离战乱,过着歌舞升平的太平日子。自然而然就会导致人口大爆炸。
可中土的土地面积是固定不变的,加上世家门阀还在持续不断地兼并土地,导致底层百姓的日子反倒是越过越拮据。
时间一久,民间自是怨气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