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一夜操劳,夏衍体内真气又精纯了一丝。
虽进步不怎么明显,日积月累之下,还是在不断夯实他的修行根基。
也得亏有可儿。
不然,像夏衍这般每日炼化一枚宝药,很容易造成根基虚浮。
白山之行获得四十二枚宝药,加上之前存货,还差二十六枚左右,就能支撑夏衍一举突破到神意境圆满。
有此底气,夏衍自是每日修行不缀,争取早日突破到第五境。
无论对他个人,还是之于封地,这都是第一优先级。
唯有破入第五境,夏衍才能初步摆脱对雍国公室以及钧天剑阁的倚重,直面来自王家等对手的直接威胁,真正在东荒站稳脚跟。
哪怕将来开拓云州,也不惧来自雷云宗第五境大修士的威胁。
没有这个大前提,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在这之后。
才是整编训练一支强大的精锐之师,为第二优先级。
此方世界到底还是以武力为尊,东荒更甚。
一支个体实力强大,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便是宁城在东荒立足的最大底气之一。无论守成,还是开拓,都进退自如。
先前扩编亲卫营,整编巡防营,新组建赤焰营,便是为这一目标而服务。
而整编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训练、磨合才是关键。
毕竟能被留下的,九成以上都是高命格者。
一个个潜力非凡。
如何继续提升甲士实力,同时确保对封君府,乃至对夏衍的忠诚。
才是关键。
在这之后,位于第三优先级的,才是发展内政。
不是说内政不重要。
恰恰相反,内政才是一切存续之根基,既要肩负后勤保障职能,又能为军队输送人才,还是封地气运之来源。
只是内政建设有其自身规律,欲速则不达。
急也急不来。
别说其他新建县城,就是大本营宁城,集中所有资源,经过近一年的大建设,看着热闹,其实也不过只是起了个架子。
论城池底蕴,跟雍国腹地仍旧有很大差距。
虽是第三优先级,但该忙也得忙。
这不。
才刚在偏殿坐下,夏衍就又不得不处理挤压的庶务。
全郡光复之后,六曹也是雄心勃勃提出了各项规划,等着夏衍审批。
首当其冲的便是工曹。
除了指导各县重建,还要统筹全郡官道网络以及驿站体系建设,以增强各县跟宁城之间的联络,确保言路畅通。
此外还要在全郡开展矿产勘察,水利调查,为后续大型水利做准备。
两成以上的流民都被工曹征调。
主管钱袋子的户曹,自也不遑相让。
一手主抓难民接收、安置与调配工作,一手掌控各县建设资金分配,还要跟来宁城投资的各大商社周旋。
兵曹就不用说了。
军队整编还在进行当中,还要配合刑曹,完成宁城以及各县衙役、捕快、班头以及县尉等的筛选与任用。
吏曹同样也不轻松。
一边负责各大县衙吏员任命与调配,一边还有对因招贤令而来的各国人才加以考核、筛选、任用。因着掌握吏员任免大权,吏曹地位也是节节攀升。
唯一比较清闲的可能就是礼曹了。
除了负责接待雍城来客,主要就是负责重阳武院建设。
事情虽然千头万绪,所幸封君府吏员都是高命格者。
压力越大,就越能爆发出超强潜能。
从之前单纯处理宁城事务,到如今着眼全局,前期虽然会有一些混乱,但很快就调整过来,逐渐适应新的变化。
让夏衍这个封君,当的很是省心。
转眼又是十天过去。
这一日,国朝宣旨队伍终于抵达宁城。
随行的还有静安郡君。
负责宣旨的,正是内侍总管戴荃。
“奉天承运国君制曰:乾宁君开拓有功,光复乾宁郡全境,不负君望。今特授裨将军,晋二等子爵,特恩三代不降,加食邑一千户。钦哉!”
『获封裨将军,气运+5000』
『获封二等子爵,气运+20000』」
“儿臣领旨,叩谢君父隆恩!”
一千户食邑对于如今的宁城而言,已然是杯水车薪。
好歹也是老登的一番心意。
“少君,这是君上从私库额外调拨的赏赐。”
戴荃笑眯眯递上一份礼单。
再次见到乾宁君,他甚至有些恍惚。
这还是一年前那个被算计的公子吗?光芒之盛,远胜从前。
内心也是为娘娘高兴。
“有劳公公。”
夏衍接过礼单扫了一眼。
宝药十枚,星石三千枚,一万斤灵米。
此外还有两百套玄甲,以及五百匹优质战马。
老登这回也是大出血了。
“哥哥!”
戴荃一行走后,静安郡君这才上前见礼。
眼中难掩激动。
“走吧,回家。”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