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玄幻魔法>运朝,我用国宝铸仙庭> 第103章 韩楚献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韩楚献计(1 / 2)

“光有决心可不够,还是要加强练兵备战。”

夏衍并未被冲昏头脑。

每一次胜利,都意味着封地军队规模迎来一波扩张,继而导致兵员整体素质出现下滑。

唯有不断训练磨合。

好在无论李唐,还是岳宁,都是带兵练兵的好手。

尤其是岳宁。

自打统领罪奴营以来,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机制,一边用严苛的军纪对罪奴进行约束,一边又跟罪奴同吃同住,交流谈心。

同时对其家人加以妥善安置。

刚柔并济,奖罚分明。

如此双管齐下,使得罪奴营每经历一场战斗,就都能往巡防营输送一批合格甲士,同时还能维持罪奴营本身的战斗力跟凝聚力。

表现可谓是相当惊艳。

驻守在外的常虎、卫启,如今也都可独当一面。

正因为有如此之多的良将帅才辅佐,夏衍才能专注于自身修炼,只需定下大方向,而不至于被军旅之事拖累。

“关于大扫荡,我的建议是,先南后北。”

见众将讨论的火热,韩楚自也不甘寂寞。他虽然新来,过去几天却也在不停查阅各种档案资料,对于封地如今情况,不说了如指掌,至少也是胸有沟壑。

“说说看。”

夏衍自也是乐见韩楚发声。

“大家看。”

韩楚也是一点都不怯场,取出《乾宁郡堪舆图》,沿着葛阳县、宁城以及阳平关,画出一条南北分界线,“现如今,封地据点和兵力,全都集中在南边。”

“看似分散,实则已然是将整个南部区域分割包围。”

“大扫荡时,只需放任北边不管,集中兵力扫荡南边,便可同时从四个方向收紧发力,互相策应,组成封锁大阵,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等到南边平定,封地军队规模不减反增,区区北边匪寇自然不足为虑。”

韩楚这话一出,众将皆眼前一亮。

“真要放任北边不管,北边的匪寇,不会无动于衷吧?”

李唐很快发现漏洞。

各个匪寨之间虽然互相不对付,唇亡齿寒的道理肯定懂。

不然也活不到现在。

“所以,封地需要一支实力强悍的机动部队,最好是精锐骑兵。”

韩楚显然也是早有考量,“为了应对北边匪寇可能的袭扰,我建议将亲卫队升格为亲卫营,至少补足三百精骑,足以摧毁任何一股敌人。”

“这,行吧。”

李唐虽然心疼,但也还是全力支持,“可从巡防营抽调两百精骑,编入亲卫营,作为战略机动部队,随时策应各方。”

这样一来,葛阳县、广宁县的安全,也同步得到了保障。

可谓是一举两得。

只是。

巡防营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精骑,转眼就又没了。

李唐这个心痛哟。

可能怎么办呢?

主君每次出征都身先士卒,将亲卫队升格为亲卫营,提升拱卫主君的亲卫规模与力量,本来也是迫在眉睫之事。

主君都能发扬风格,将巡防营主将位置让出。

他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再有几天,衙门就要休沐。

因而在主持完军务会议之后,夏衍又不得不主持政务会议。

吏曹首先汇报了年度考察情况。

一轮考察下来,从雍国本土征辟的吏员,大部分都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几个经受不住诱惑,拿了不该拿的,犯了错。

至于广宁县留守吏员,就更是一言难尽。

“既然查出了问题,那便严从重处置,该追责的追责,该免职免职。”

夏衍也是态度明确。

自古以来,吏治都是一门大学问。

封地还处在创业初期,就更要严明吏治,整肃风纪,还能借机将一些世家耳目免职,彻底打入冷宫,以肃清内部隐患。

“是!”

刘璟欣然应下。

有了主君口谕,吏曹正可借此立威,打响六曹之首的名头。

户曹着重汇报封地年度收支情况。

从雍城带来的资金,跟黑水商社签署的合作协议,再到宁城卖地收入,封地首年财政状况非常良好,但明年开支却将激增。

十一座县城的重建,将是一笔天文开支。

“县衙收支,还是要独立核算。前期宁城可以拨款,但不能全部拨款,还是要各县想办法增加一些卖地收入,加入考核指标。”

光是这一条,没有世家豪族的支持,就推行不下去。

世家豪族能在宁城买地,那是看中宁城的发展前景。

相比之下。

各县都还是一片废墟,前景委实黯淡,什么时候收回成本都是个未知数。

势必要进行利益交换。

工曹着重汇报外城以及官道建设情况。

因着最近一个月来投的难民数量激增,倒是给工曹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工,使得工程建设进度比预期的还要快。

随着难民潮持续发酵,对来年十一座县城的重建也是重大利好。

“还是要居安思危。”

夏衍提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