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配乐声音越来越高,一道歌声响了起来,镜头给到一位坐在车里等车的年轻拉美裔女子。她配合着旋律唱着歌,解开安全带,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越来越多的人打开了车门走了下去,大家一起唱歌,一起跳舞。
一曲罢了。
片名出现在了银幕正中间。
《LA LA LAND》。
直译的话,《啦啦之地》。
堵车依然继续,一个年轻男人正在不断地调着收音机,想要换个他喜欢的音乐,而在他前面那辆车里,是一个正在打电话的年轻女人。
因为她看了下剧本,导致车子已经都走了,她的车还停留在原地,后面的年轻男人不爽地按动喇叭,开到年轻女人米娅的车子左边,冲着对方再次拍起了喇叭,而女主则是送了他一个中指。
缘分,就这么结下了。
米娅是个演员,因为是个十八线演员,她还在好莱坞咖啡店里兼职咖啡师。
因为要着急去参加试镜,她不小心撞上了客人,洒了自己一身的咖啡,时间来不及了,她只好是套了个外套。
试镜失败了。
米娅回到家里,舍友看出了她心情不好,要带她参加去一个宴会,并说说不定可以遇到贵人。一行四人换上了礼服。
一边唱,一边跳。
这里也就刘师师有出演的戏份,她在演着一个黄色礼服的年轻女人。
这一段,也是《爱乐之城》里相当美的一段舞蹈。
尤其是四人一起走出了外面,在路灯下的舞蹈,搭配着欢快的音乐,以及特别的配色,只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这色彩真是太好看了!”评委席里,妮可·基德曼咂咂嘴,评价道,“和之前的《爱》和《海边的曼彻斯特》完全不同,这是在化简为繁?”
“不只是色彩,这是一部很不简单的歌舞片。”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46年出生,58年便开始拍摄短片。
74年,制作了自己的个人首部电影长片,《横冲直撞大逃亡》。
几十年来,他拉片过太多的电影了,歌舞片自然也属于他拉片的一种。
看着《爱乐之城》不断播放,他感觉从里面看到了不少经典歌舞片的影子。
均是在向好莱坞八十年代黄金时代的影片致敬。
他能看出来的就有不少。
《无因的反叛》,《迷魂记》,《雨中区》,《瑟堡的雨伞》,《柳面花娇》,《卡萨布兰卡》,《八部半》,《名扬四海》《伴我婆娑》……
“这个导演一定拉片了很多那个黄金年代的歌舞片!”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感觉仿佛都回到了那个八十年代。
那是他最巅峰的的一段时间。
从《大白鲨》开始,到《ET外星人》,一次次的打破票房纪录,还有《夺宝奇兵》系列。再到九十年代初的《侏罗纪公园》。
猛然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发现,这部片居然让自己怀旧了。
《爱乐之城》一共两个小时出头。
很快,在塞巴斯汀的弹奏之中,两人都是追逐更好的自己,却已不在年轻的人相视一笑。
影片结束!
“啪啪啪!”
掌声如雷般响起。
年轻观众感觉这个故事没有那么晦涩,色彩非常舒服,看起来美轮美奂。
而年龄偏大一点的观众,则更是热泪盈眶。
从部片子里,他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歌舞片的黄金时代,也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啪啪啪!”
鼓掌过了十分钟了,依旧没有停歇。
刘师师不是第一次陪着曹任来戛纳了,自然清楚戛纳这边的情况,但还是忍不住地和曹任嘀咕了起来,“威尼斯和柏林那边,也会长时间的鼓掌吗?”
“会!不过没戛纳时间这么长,威尼斯都没有超过过十分钟,最多也就是五六分钟。”
《小丑》还没出现,曹任这么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而柏林的话,最长的应该是2011年的《一次别离》。”曹任道。
“那另外两个电影节还挺正常的啊!”刘师师不由地有些想要吐槽。
五分钟意思意思就得了呗。
戛纳这动不动十分钟往上是跟谁学的?
难道是为了表示我们戛纳一家可以抵的了柏林和威尼斯加起来吗?
可是,影响力难道是看鼓掌时长的吗?
在刘师师的腹诽中,十二分钟过后,观众们的鼓掌开始渐渐回落,直到彻底消失。
“曹用爵士乐和色彩重新定义了现代歌舞片,这是一部对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完美致敬,充满魔力,让人沉醉!”
戛纳场刊在第二天就给出了评价。
而评分也算不错,3.6分!
相当高的一个分数了。
相当于百分制里的九十分。
而在戛纳场刊,想要拿到这九十分,可别绝大多数考试里拿到九十分要难的多的多。
当天,也有不少戛纳本地媒体给出了《爱乐之城》的评价。
“影片暗讽了娱乐工业的浮躁,却仍以梦幻包装现实,形成微妙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