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32章
潮起新闻社占据了金茂信息大厦的3到5层,其他楼层是券商、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
星洲科技和潮起新闻就隔了一条马路。
金茂信息大厦的一楼有咖啡馆,季眠一路上看到不少挂着星洲科技工牌的员工在那儿买早餐。
电影拍摄主要在5层进行,季眠拿着临时工牌上了楼。拍摄场地被用警戒线围了起来。季眠到时,现场还处于混乱的状态。为了更贴近真实的工作环境,道具组打印了厚厚一叠上市公司年报堆放在工位上。“季眠,过来。"杜克冲季眠招了招手。他坐在靠窗的皮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翻到卷边的剧本。
“杜导。”
“剧组的人都认全了吗?"杜克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认全了。”
“行,那这样,这些是我近两天拍摄要用到的手稿,你根据上面的内容,把拍摄要求传达下去,然后再整理一个日程表给我,具体到几点到几点要拍哪些大容,好吧?“杜克从包里拿出手稿,慢悠悠地说。“好。“季眠浏览了一遍手稿的内容。
杜克的手稿很具象,光看画面就能理解故事所讲述的内容。季眠重点观察的手稿的景别和明暗,在手机里记下关键词。杜克打了个呵欠,端着茶壶准备往茶水间走。季眠余光瞥见他要离开,赶忙小步追上,“杜导,再耽误您几分钟。手稿我看完了,有几处和您确认下,如果没问题我就和灯光和摄影组对接这部分内容。“别走边说吧。"杜克的表情又和缓了不少。单单从确认这一个动作来说,他就对季眠挺满意的,因为季眠把他第一次见面时说的那番话听进去了。
他见过不少年轻人,习惯性地想当然,或是自以为是,或是羞于发问,接到任务后总是先贸贸然地行动,到头来发现会错了意,白费了一番功夫不说,有时还会留下烂摊子等着他收拾。
杜克听着季眠对手稿的理解,点了点头:“就是这个意思,去安排吧。”“好的。”
“季眠。"杜克叫住了季眠,“我们先拍,以后遇到合适的片段,可以试着由你主导。”
季眠的眼底浮上欣喜,“好,谢谢杜导。”季眠先将文字版本的要求发给摄影和灯光负责人,又对照着手稿当面和他们解释了一遍。等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统筹才通知主演到场。第一场戏的背景设定在4月底公司年报密集披露期,镜头主要聚焦后台编辑。
杜导想尝试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季眠事先将他的构想绘制成一张动线图,便于摄像理解。
“稿库炸了朋友们,一刷新多了二十多条信披稿,签不完,真的签不完。”“你看看你看看,一个个业绩差成什么样子,怪不得这么晚才发财报。”片段的开头由编辑的吐槽切入,伴随着键盘敲击和急促的脚步声,用一种较为落地的表达,让观众带入紧张、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光是这一个镜头,杜克就拍了不下十遍。
季眠在一旁记录杜克每一次做的调整,并备注她推测的原因。一场戏下来,从摄像到场记再到演员,累瘫了一片。“感受到和杜导合作的强度了么。”
藤雪刚做好造型,她穿了身深色系的职业套装,大波浪配红唇,俨然一副职业女强人的形象。
“能理解,"季眠合上笔记本,“好作品都是一遍遍雕琢出来的。”藤雪轻笑一声,“我可不是导演,在我面前说这些可不管用。”“没奉承的意思,真心这么想的。"季眠看向藤雪,目光澄净。藤雪没和季眠聊几句就投入了拍摄。
季眠从监视器中看着藤雪和宋慈的对手戏,你来我往,相互成就,将彼此的角色魅力展现到了最大化。
杜克在等演员补妆的空挡,和季眠解释起了不同景别转换之间的用意,还随机抽取了电影学专业领域的概念向季眠提问。所幸季眠曾在时安的书中见过他提的几个概念,才勉强答了上来。说来也神奇,季眠并不是看书时会刻意记忆的类型,当时是看到时安在定义旁做了着重符号,还备注了一句“老魔头必抽”,才下意识地多看了几眼。金茂信息大厦负一楼有食堂。结束了上午的拍摄,季眠和导演组几个吃不惯盒饭的同事结伴去买饭。
“季小姐。”
电梯到了一层要换乘,季眠出电梯时,听到有人在喊她。林奇站在闸机外,手里拿着保温盒,冲季眠晃了晃。季眠让同事先下楼,走到闸机前问:“是给我的?”“对,陈总特意让家里阿姨准备的。“林奇爽朗一笑,把保温盒交到季眠手里。
季眠面露不解,“他好端端让准备这个做什么,剧组会发盒饭。”林奇解释说:“接下来您不都会去医院面诊吗,看医生也是要体力的,想给您补补。”
其实陈砚舟的原话是:光我认识她半年里,她就进了两次医院,身体太虚,别到时候在催眠室里晕过去。
林奇自然不能照样说,用了一个较为委婉的表达方式。季眠撇了撇嘴角,“他倒是很贴心。”
“饭送到了,我回去上班了,您忙。”
季眠和林奇道了别,拿着保温盒去到食堂。保温盒沉甸甸的,季眠拎着,总觉得自己是即将被送往屠宰场的猪,被喂的肥肥胖胖油光水滑,在她放松警惕时给她脖子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