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庶女上青云> 第 39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9 章(3 / 6)

,听说她们第一次上门提起此事时,娘还不乐意,毕竞竟曼姐儿是她一个人养大的,难免就想把她说回自己娘家。卢家为表诚意,就提出让卢家小儿郎一路跋涉到苏州,说是让我看看。还让他在这里读书,说正好让曼宁也瞧瞧。”“我看完也觉得还不错:看他身形周正,最主要的是性情温和……“太太也有了几分相女婿的欢喜。

她忍不住多说一句:“两个人都是温吞性格,以后吵架都吵不起来,你冲我作揖,我冲你行礼…”

想起那副相敬如宾的场面,两夫妻就忍不住齐齐笑。“我安排他在书院入读,这段日子正好再看看他的性子。“顾介甫做了决定,正好看看是否那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是装出来的……“15岁就已经是秀才,为人做事又很有书生气质……“太太很满意,“我之前想给曦宁说下赵通判儿子,若是婚事能成,姐妹俩嫁的人倒大相径庭。”“也不完全一样。通判家家底厚,范阳卢氏名头虽大,但绵延数代到今天之后倒不够殷实。"顾介甫很清楚,“再者,兰哥儿看着温吞不像是心黑手辣的做官料子,鸾哥儿比起他要更入世些。以后做起官来说不定鸾哥儿爬得快…这就是政客的老辣眼光了:赵飞鸾除了读书之外还多了丝情商,入仕后处理公文、与上司关系、与属地世家大族、同僚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会更得心应手,而当官可不是单看政绩,反而更看重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兰哥儿若做官,肯定是百姓送万民伞给他立生祠的绝世大清官,可是这样的人,要升职就麻烦了些,按照顾介甫的经验,这种同僚若是运气不好,可能落个在边远穷县当一辈子穷县令的下场。

太太不看重那个:“范阳卢氏、还有太原顾家都代代有人在朝中为官,还有姻亲门生故旧,随便拉扯一把也能帮他东山再起。”她看重另一点:听说范阳卢氏不许子弟纳妾,而且兰哥儿看着眼光清正不似好色之徒,只怕会是个干净清白的好丈夫。她没当着老爷面说,但心里想:嫁人不就图个两心相悦吗?这兰哥儿看着倒似是良配。

等过几天卢兰陵派了小厮上门送来了一篮子做好的驴肉火烧:“先前听姑父提起,正好我指点厨子做了出来,送给大伙儿尝一尝。”曦宁本来嫌弃驴肉奇奇怪怪,死活不吃,可闻到身边妹妹们吃得香,便忍不住也掰了一小块送进嘴里。

烧饼又脆又酥,咬开后酥酥的表皮混合着芝麻粒直往嘴里碎,软烂卤香十足的驴肉一点都不奇怪,口感比牛肉嫩一点,比鹿肉松散一点,也没有任何异味,咸香鲜美,混合着脆饼,很是美味。

她就也摈弃了一开始的偏见,自己又拿起一个烧饼开吃。顾一昭看着好笑,以前看红楼梦评论家说高鹗续书是狗尾续貂,居然让林妹妹吃五香大头菜,可是她们这满院子珠环玉翠的小娘子们,还不是在认真吃驶肉火烧?

可见世事多有例外。

“五娘子做什么笑?"被三娘子敏锐捕捉。顾一昭只好扯了个谎:“我想着我们也不好白吃人家的,得回了礼才好。”“眼看最后一茬螃蟹就要下市,不如给卢家表哥送几个螃蟹过去?也让他尝尝我们江南名产。”曼宁出主意。

“谁要吃最后一茬螃蟹,没得寒酸?"曦宁很是嫌弃,“转眼就要过季了,拿这个送人只怕会适得其反,反成了仇。”

“倒也不会。对我们江南人来说年年吃,自然要挑好时节最好最肥的螃蟹吃,可对表哥那样的外地人来说,恐怕很少能有机会来苏州,也不一定能碰上最合适的吃蟹时节,倒不如给他先尝尝鲜,若是他明年走了,也可少许多遗憾不是?"曼宁慢条斯理解释。

大家想想果然是这个道理,就叫厨房去准备些螃蟹。本来想比着上次螃蟹宴的做法做一桌菜叫人送过去,可是一问才知道兰哥儿已经和弘哥儿去书院学习了,那寻常的螃蟹宴容易变质就送不了了。曼宁一思忖:“不如剔除蟹黄熬成蟹黄酱,装瓶给两位大哥送去,正好能就饭吃。”

顾一昭想起金瓶梅里应伯爵吃螃蟹酿肉那一段,便又吩咐后厨挑选几个个头大的螃蟹,将蟹肉都剔干净,再混合肉末一起酿进蟹壳,外面裹上胡椒姜蒜团粉香油油炸后再泡进酱油调和水里腌一会。这样螃蟹也能保存一天,送过去能让他们吃到。

“这丫头,听你这么吩咐灶娘,倒听得我怪馋的。“曦宁在旁边听着,“不如叫厨房也做些送我们。”

大家哈哈笑:“我也正有此意。”

小娘子们美滋滋又吃了一回螃蟹,曼宁坐在顾一昭旁边,见她拿剔除的螃蟹壳摆牧童农耕图玩,就笑道:“还是海蟹大。”“大姐足不出户,怎么知道海蟹?"星宁奇道,其余姐妹好歹小时候还在福建待过,大姐却是一直在太原,哪里知道什么海蟹?大姐脸红了,支支吾吾半天:“是在《山海志怪》里看的。”大家本来也只是随口闲聊,这件事就揭过不提,反而顾一昭觉得有问题,所以就趁着众人不注意这边的时候,小声问大姐:“大姐,当真是山海志吗?大姐不是会说话的人,脸越发通红,半天才说:“是黄莺儿告诉我的。”黄莺儿来时仰鹤白还没走到海边呢!

顾一昭狐疑。

大姐就更慌张了,扯着顾一昭到门外散黄酒,小声跟她说:“是黄莺儿捎来的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