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
现任族长就是舒家村村长,论识字,在族里算最多的。
他虽为一村之长,平日里处理些田亩纠纷、婚丧嫁娶之事尚能应付。
可真要提笔写字,尤其是写那些稍显生僻的名字或古语用词时,常常捉襟见肘。
这也怪不得他。
毕竟,舒家村地处偏远山沟,交通闭塞,与外界往来稀少。
村里世代以务农为生,祖辈流传下来的信条是“种好地,吃饱饭”。
至于读书识字,则被视为不切实际的奢望。
更何况,近几十年来,官府对这类偏僻村落的教育投入几乎为零。
私塾早已无人办,更别提正规学堂。
自从舒家被贬之后,一代比一代差。
据说百年前,舒家也曾出过举人。
风光一时,位列士绅阶层,还曾在府城当过小吏。
然而一场朝廷党争牵连到了他们,祖先因站错队而被贬至这穷乡僻壤,自此家道中落。
子孙后代不但失去了功名前程,也逐渐断了进取之心。
往前数三代,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早年还有几个子弟勉强进过县学,结果屡试不第,最后灰心丧气地回乡耕田。
再后来,家中长辈便觉得,寒窗苦读十几年,不如一把锄头实在。
孩子刚会走路,就被拉去田里帮忙拔草。
识字的书本早早就被垫了桌脚,或是用来包咸菜。
后来大家就觉得,读书没啥用,干脆都不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