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熟脸新气象(1 / 2)

晨光熹微,天边尚挂着些未散的水汽,青灰里透着微光。

姜义正弯着腰,在药地里拨着苗尖,指腹蘸了露,一寸寸抹开叶上的虫迹。

动作不疾不徐,眉头也舒着,像是心气正好。

院中却是另一番动静。

拳脚交加,棍风猎猎,两个小的早早起身,此刻斗得正酣,一来一回,全无留手。

竹影在墙上跳,打得晨雾都跟着抖了三抖。

忽听村道那头脚步声起,节奏稳当,步子不快,却比寻常人多了一份沉稳。

姜义一抬眼,只见刘庄主已到了门前。

他立在院口,未急着开口,只抬头吸了口气,眉头便不自觉挑了挑。

这一口气下去,只觉院中灵机氤氲,草木间隐有药香,连晨雾都似带了点甘润的气息。

比起上回来时,显是又翻了一重。

心中微动,面上却没露分毫。

姜义忙把指上泥抹了干净,快步迎上前去,拱手见礼。

刘庄主也不多话,手一翻,从袖中摸出只布袋递了过来。

沉甸甸的,袋口紧紧扎着,银气未露,却分量十足。

这是前几日寒草的钱。

往常惯例,都是记账,待日后以药材抵抵就了。

可姜家眼下正当用钱,便改了主意,言道收现。

那日刘家两个仆从照旧来取草,未曾备足现银,只说回头补齐。

却没料到这一趟,庄主竟亲自送来了。

正想着,院中忽地“啪”地一声脆响。

小丫头的棍子正巧架住姜明一拳,两人皆未退让,劲力在臂间炸开,震得衣袖微鼓,脚下尘起半寸。刘庄主闻声望去,目光落在姜曦身上。

只见那小姑娘站得沉稳,棍势收敛不乱,圆转如意。

眉眼间少了些女儿家的柔弱,多出几分沉静与英气。

“这姑娘,进步不小啊。”

他轻声一句,语气平常,却透着几分真意。

姜义笑着回话:“还得庄主多费心瞧看提点。”

刘庄主摆摆手,嘴角一挑,似笑非笑道:

“提点谈不上,这两个娃儿,一个筋骨扎实,一个气息绵长;一个心定手稳,一个棍法玲珑。各有各的门路,难得。”

说到这儿,忽地顿了顿,眼神一转,又看回姜义。

“不过嘛……”

语气一缓,话头悄然一转,“各有所长,自也各有所短。”

他话说得平淡,目光却带点探意,悠悠道:

“若能取长补短,彼此补益,日后啊……兴许还能更进一步。”

这话说得随口,语气轻得很。

落到耳里,却像春田里打了一锄头,禾苗不动,水面翻腾。

姜义听着,只是轻轻一笑,不置可否。

眼角余光掠过药畦,落在那刚冒头的嫩芽上,像是那点浅绿,比什么话头都更值得他分心一分。送走刘庄主,姜义回屋简单收拾了下,揣上银袋,便拄着脚力往村外去了。

原是早该抽空走一趟陇山县,工头料匠那边,也好预支些银子,好催屋架快些起。

奈何先前刘家庄子的账,被大儿拿去换了那坛凝露酒,才耽搁到此刻。

这一道走出村去。

眼前这两界村,虽还是那片老地皮,模样却已脱了旧胎,换了副筋骨。

村道还是那条弯弯的村道,田埂还是那道曲曲的土埂,可行人却大不同了。

来来往往的少年,一个个精神熠熠,气息沉稳。

肩背拔得笔挺,膀阔腰圆,脚底步子踩得沉稳,一步三寸桩,一桩一口气。

姜义看得出,这些个,多半都是姜明收了学堂后,那“古今帮”里头拢起的苗子。

年岁轻,底子却实在。

姜家的桩功身法打了几年,刘家的药材与纳气法子也不曾偷懒。

果子灵汤灌下去,一身骨头都悄悄换了质。

头批跟着姜明起哄的,如今也都十六七岁,个个已能撑起一把锄头、一方活计。

虽不及姜刘两家那般出身精细,可搁在旁人眼里,哪一个不是筋骨生风的好后生?

抡锄快,抬料稳,走集赶工,样样都叫人省心。

能干活了,挣了钱,灶上的锅便旺,屋里的鸡鸭也肥了。

牛羊膘壮,田里更绿了些,村里笑声也更响了些。

有那心里头活泛的,已筹备着盖新屋了。

姜义行走在村道上,行不过数步,便有人问声好。

他抬眼一扫,满眼都是熟脸新气象。

尤其古今帮那批。

远远见着姜义身影,便自觉收了那股锐气,脚下一顿,抬手一躬,齐声唤了句:“姜老。”姜义只含笑点头,一一回礼,脚下却未停步。

出了村口,姜义身形轻晃,桩功自腿底起了意,步法看似平平,实则暗藏吐纳。

不过小半日光景,陇山县口便已在望。

姜义未入城门,而是折向西侧,直奔那处早前相中的宅地。

此时工地正热,锯响斧鸣,瓦木杂陈,脚步声与吆喝声乱成一团,偏又有条不紊。

人来人往间,一座新宅的架势已粗见轮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