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枚丹药,让他们将一半家产拿出来都愿意。
更别说这还是嘉靖赏赐的丹药,其中荣幸可见一斑,嘉靖自然能坦然受下兵部尚书跪地行的大礼。看着殿下其余官员羡慕的眼神,嘉靖目光如电一般锐利,再次扫视全场,尤其在文官队列中停留了一瞬,悠悠声音缓缓说道:“今日朕赐予兵部的这些恩赏,乃兵部恪尽职守,不敢逾矩应得的赏赐,希望众位爱卿以此作为榜样,日后在各自衙门处理公务尽心尽责。
你们的功劳和苦劳,朕都看在眼里,但是……你们的过错是非,朕同样看得一清二楚,有功,灵丹妙药,金银绸缎,朕从不吝赐予,可有过的话……。”
嘉靖最后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心知肚明,他们要是敢忤逆嘉靖,九天神雷的惩罚,是一把时刻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
以前嘉靖常说的那句“举头三尺有神明”,现在看来根本不是一句空话,迈入仙途的嘉靖皇帝,应该有某种类似天眼的手段,可以查看到庆国文武百官私下的工作情况。
这让所有人都不敢有丝毫怠慢,耳边传来嘉靖说的这段话,殿上的所有官员,全都束手而立躬身行礼:“臣等谨记圣训,必当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不负陛下天恩仙赐。”
随后,嘉靖又将目光转向老将军秦业,询问声音徐徐传来:“秦老将军,这次北伐事宜安排的如何,北境将领可有信心攻城拔寨,夺得北伐首功,短时间内一举将北齐边军击溃。”
这才是嘉靖最关心的事情,庆国历来尚武热潮蔚然成风,百姓们普遍都性格悍勇,家里常年有祖辈们遗留下来的甲胄,一到需要打仗的时候,这些京都良家子们,都会请出祖先们传下来的甲胄,披挂上阵,为国杀敌报效疆场。
何况庆国历来都有军功爵制,以前庆国还是个小国的时候,根本没有科举这回事,大多数庆国百姓想封侯拜相,为数不多的渠道就是上阵杀敌,夺得军功以后,才能得到皇帝赏赐的官职爵位。
就算经过几十年开疆拓土,庆国疆域已经拓展了几十倍不止,为了更广泛地选拔人才,便随即效法北齐等一干原本的老牌大国,实行科举制度。
但以前的军功爵制,庆国也没有抛弃,毕竞现在还没有一统天下,还需要持续增强军队战力,征服剩余诸侯国,以及讨伐西胡蛮夷部落,还需要大量兵源,军功爵制无疑是个很好的征兵手段。
听到嘉靖询问,唯独得到赐座的老将军秦业,刚准备缓缓站起身,回复嘉靖的询问。
看到秦业准备站起来,嘉靖摆了摆手,声音平淡:“秦老将军就不必起身了,坐着回话就行。”“是,老臣拜谢陛下垂怜。”秦业晃晃悠悠,又坐回了椅子上,胸口还喘着粗气。
看得嘉靖心底冷笑,秦业这个老狐狸,以前还一直隐藏自己真实实力,他从庆帝的记忆中发现,以前庆帝察觉出秦业可能实力不凡,但因为秦业年龄大了,又是军中第一元老,庆帝并不知晓其真实的武道境界。只觉得秦业身为军中老将,自身具有超高武功很正常,可由于年纪大了,不知道一身武功能施展出几分,这让庆帝尽管对秦业存有猜忌,但一直难以知晓其真实的武道境界,还想着什么时候找个机会,试探一下秦业。
可现在的嘉靖,根本不用试探秦业,拥有强大神识的他,一眼就将秦业的武道境界看得通透。嘉靖之前,第一次利用神识探查出秦业的武道境界时,心里还稍稍吃了一惊,没想到秦业看着年纪大了,好像一身武功施展不出来多少,当神识扫过以后,嘉靖发现秦业居然有九品上的武道境界。这让嘉靖大感惊奇,而秦业的九品上境界,并没有因为年龄增长开始衰弱,体内真气居然仍旧充盈。他粗略估计了下,整个庆国九品上境界的高手,应该只有洪四庠能压过秦业,其余人叶重、宫典在内,都不是秦业的对手。
只是秦业一直隐藏自己实力,每次上朝的时候,都装作一副年老体弱,昏昏欲睡的模样。
看着秦业这般作态,嘉靖心里也清楚,这个老家伙,以前肯定背着庆帝在谋划什么,只是自从他在百官面前展露仙术以后,秦业立刻沉寂下来,变得默不作声。
以往让家里子弟私自编练的护卫,都被秦业遣散驱离,绝大多数人,最终都被秦业杀人灭口。对于秦业的这些行为,嘉靖通过沙盘看在眼里,并未因此追究秦业罪责,京都的世家大族招揽大批护卫,甚至是编练私兵,都是以前墨守成规的老传统。
当时庆帝的确是想整治这些事情,但因为琐事太多,最后庆帝也不了了之,到了现在的嘉靖,他对京都世家们招揽护卫的行为,更加不在乎,这些武道高手根本对他产生不了任何威胁。
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嘉靖深谙这个道理,自己又没有发现秦业对皇位图谋不轨的行径,仅凭他私下招揽大量护卫,并不能证明秦业私下有什么僭越之举。
何况后来秦业将这些护卫悉数驱散,只剩下一些看家护院的家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向嘉靖表明自己的态度,嘉靖相信秦业这种老狐狸不是傻子,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这时重新坐回椅子上的秦业,朝嘉靖拱了拱手,这才开始一一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