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四十章
“张所。”
赵端赶到三清殿时,看到面前一袭黑衣站在三清神仙面前时,惊讶说道:“怎么是你。”
这个健壮的山东大汉再也没有初见时的意气风发,不过几日已经面容憔悴,两鬓斑白,一见到公主就直接跪了下来,磕了一个重重的头。赵端连忙把人扶起来:“这是做什么?”
“草民明日就要启程前往岭南。“张所并不起身,反而挣脱开她的手,后退一步,冷静说道。
赵端叹气:“你想要我帮你求情吗?”
谁知张所抬起头来,一双眼睛通红:“不,公主不可因我而和官家生分。”又是那样真挚无畏的目光。
赵端心中一窒,缓缓收回手。
这位官家对这位妹妹的感情似真似假,想念妹妹是真,可也真心利用妹妹,错综复杂到当事人都看不清两人的关系,更何况是外人呢。赵端只能自己故作无事地撑起这份′殊荣。“那你今夜为何前来?“赵端笼着袖子,站在他面前,“若是我能做的,我定会帮你做好,但你先起来吧,三清祖师受这么拜,却也帮不得你,想来我也很难。张所明明心中悲戚万分,却又莫名觉得这话有些好笑,宗泽总说这位穿着道袍的公主与众不同,原是修道多年,却依旧不敬神佛。他不由抬头去看殿中那三座高大威严,色彩鲜艳的道祖金身,烛火摇曳,照得屋内被蒙上昏黄的光,那些温柔注视世人的目光便也跟着朦胧温柔起来。三清在上,救救大宋吧。
三清在上,救救百姓吧。
他重重磕了磕头,却还是没有起身,只是说起自己的往事。“我是徽宗朝的进士,虽是文官出身,却也愿意为国杀敌,今年四月受官家指派离开山东视察陵寝,却不料,山东遭逢战乱,夫人和腹中胎儿难产,一尸两命,我与夫人共度十一年岁月,夫人却先一步弃我而去,我仓皇回到山东,只找到长子宪儿,自那以后,我把他就一直带在身边教育,只愿他平安长大”这位三十五岁的大汉声音哽咽,说道情深处难以自述,数次无法言语,只能听到无法控制的喘息声。
深秋的风萧瑟微凉,草木落露为霜,半开的窗户发出吱呀的动静,烛火便在风中跳动,映照出两人愁绪万千的神色。明朝孤烟冷,白发泪眼枯。
亲人骤然离世,家庭浑然破碎,不过是短短几日的时光,却要让当事人一生都难以释怀。
张所跪在冰冷的石砖上,看着单薄脆弱的烛火在影子中跳跃,谁也不知下一秒这一排排蜡烛会不会就此熄灭,可明灯毕竟长亮,他,也想为妻子,为张家留下最后一丝血脉。
“还请,请公主保他一命。“他叩首,口气是难得的平静。他的孩子还这么小,小小年纪没了生母,也没了兄弟姊妹,偏出生在这么乱的世道,他不得不为他的孩子找一条生路。昭平公主,是他能为孩子找到的最好的依靠。赵端沉默着,半晌之后轻轻吐出一口气,淡淡的薄雾模糊了她的艰涩的神色,身后的三清祖师依旧温柔平和,无悲无喜地注视着人间的凡人。残灯无焰影幢幢,最后也只是相逢难衮衮,告别莫匆匆。人道,注定无法被天道拯救。
三月前,慕容尚宫那一句话一语道破天机。星汉西流,夜未央,赵端怀揣着不可对外人道的焦灼,却要开始面对无法拒绝的托孤,她沉默许久,最后轻声嗯了一声:“好。”张所无声落泪,只是对着公主的方向拜了三拜。赵端避开他的动作,弯腰把人扶了起来,看着他通红的眼睛,认真说道:“若是可以,你为他努力活着,若是可以,我定庇佑他一生平安。”张所怔怔地看着她,几乎是瞬间就泪流满面。年轻的小公主眉宇间还有着挥之不去的稚气,可瞳仁中的深沉却又让她好似殿中的三清祖师,亦然巍峨。
“我们都难,但人生不是一直都是逆流而上的嘛。“赵端紧紧握着他的手臂,半是喟叹,半是无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不过是走不同的路罢了。张所走的那一日清晨,谁也没有去送,他独自一人离开汴京,朝着千里之外的岭南而去,只集禧观的一处小门被轻轻打开,随后飞快关上。张宪还是穿着初见时的那件衣服,只是脸上再也没有神采飞扬的快乐,他被人领着穿过层层游廊,迈过间间庭院,最后来到最大的一处小院中。院中,公主正磕磕绊绊挥舞着剑,瞧着是刚练没多久,动作卡顿,犹犹豫豫,偏神色格外严肃认真。
“小人拜见公主。”
赵端刚一收手,张宪就跪下来磕头。
“我这里没这么多规矩。“赵端并没有上前,也没有把人扶起来,只是接过杨雯华递来的帕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笑说着,“读书了吗?”张宪坐立不安,不知要不要站起来。
王大女见状,直接把人提溜起来,大声说道:“公主说不用跪就是不用跪。”
张宪站在原处动也不敢动,半响之后才小心翼翼说道:“之前娘教我读过千字文,后来就没时间读了。”
“那就去读书吧。"赵端想了想,“之前慈幼局里的小孩和外面新收的五个小孩也都是刚启蒙的,吕好问学问不错,人也有耐心,今后你就跟着他读书吧。”张宪呐呐地不知所措。
“你还想继续学武吗?"赵端喝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