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正埋头烤串儿时,只听一个清脆的女童声音道:“阿姐,你想不想我?”尹遥从忙碌中一抬头儿,竟是窦二娘一家三口,而且张小郎君旁边儿,还带着个满脸笑意的小女郎,不是自家七娘是谁?这几日陆娘子留在铺子中准备糕饼,尹遥和罗珊娜出来摆摊儿,南市的游人络绎不绝,经常忙到后半夜才收摊儿。因此这几日里,三人都留宿在铺子中,没有回嘉庆坊去。
好在厨房后面还有个小屋,简单收拾收拾,挤一挤也凑合能睡下。家中只剩了沈老太太和七娘,今日上元夜,许家原本接了祖孙二人到家去过节,路上又遇上张寺丞一家,说是要去南市看灯,在张小郎君的盛情邀请下,而且都好几日没见到阿姐了,七娘便跟着张寺丞一家,来了南市。没想到阿姐真是厉害,在哪摆摊儿都是生意最好的。这不,他们几个随着排队的人群,老老实实排了两刻钟,这才到了尹遥面前。张小郎君发自肺腑道:“尹姐姐,我也要吃烤串儿!”尹遥忙着摆摊儿赚钱,也是好几日没见着自家妹子了,这下喜出望外,不由眉开眼笑,给四人挨个儿递了烤串儿,笑道:“好好好,一人一串儿,吃完还有。”
七娘见了阿姐,就抛弃了好友张小郎君,死活不肯逛灯会了,说要留下来陪着尹遥摆摊儿。
看这姐妹情深的样子,窦二娘也笑了:“罢了,那我们先四处逛逛,待要回坊时,再来接七娘,如何?”
“谢谢窦娘子!"七娘似模似样地朝她施了一礼,又拽住了自家阿姐的衣襟,“阿姐,七娘想死你啦!”
这泥炉烧烤可不比之前坊内摆摊儿,怕明火烧着七娘,尹遥不许她凑近炉子,只让她帮自个儿收收钱、数数钱。七娘有阿姐在旁,便已心满意足,收钱也收得兴高采烈。
尹遥默默摇头,心中不由升起些许自豪:看来自家七娘,还是个正宗“姐宝女″呢!
不过七娘到底小孩子心性,这“姐宝女"当了没半个时辰,就又跑到街对面摊子去了,跟她罗姐姐凑在一块儿,玩得不亦乐乎。就在尹遥后悔自个儿话说早了时,七娘又跑了回来,做起阿姐的小跟班,过一会儿再跑去街对面玩耍,两头端水端得倒很是熟练,把尹遥闹得哭笑不得…之前尹遥去南市署报备时,还是有些去晚了,没订着两个挨着的摊位,因此只能跟罗珊娜隔街相望。
今日在她隔壁的,是个售卖香囊、荷包一类绣活儿的年轻女子,口才很是不错,路过的郎君娘子们,好多都被她推荐着买了一两样儿。女子摆摊儿之余,也被尹遥的烧烤给勾出了馋虫,趁着这会儿一波游人走了,新客还没上来,便买了串儿淀粉肠在那吃。她边吃还边跟尹遥搭话:“哎,小娘子,你是那沈记糕饼铺的东家吧?”尹遥见对方认识自个儿,便也仔细打量了她一番,这小娘子年纪轻轻,长得也是一副笑模样儿,看着十分讨人喜欢,好似是有些眼熟?那小娘子笑嗔道:“我姓李,平日里就在你们铺子的街口摆摊儿,小娘子没见过?″
她这么一说,尹遥想起来了,这小娘子她确实见过的。沈记是次街上的第二家铺子,第一家就是邵记成衣铺。他家的铺面正对主街,门口有不少摆摊儿的小贩,这李娘子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生意最好的那个。从成衣铺出来的客人,经常会在她摊子上流连一会儿,买上一两件配饰再离开。
尹遥当时还跟陆娘子感慨,这摆摊儿也有不少门道儿,不同的摊主,生意差别真大呢。
对面的小摊儿上,罗珊娜正跟七娘凑在一块儿,旁边还聚了几个年轻小娘子,正在叽叽喳喳研究那猜谜游戏。李娘子努嘴笑道:“那是你们家的胡姬娘子吧,你们怎么没在一起?”
尹遥解释了原因,李娘子便热心道:“没订到位置啊,要不然明日我跟她换换?″
“这不大好吧?"尹遥有些不好意思。
“这有什么,都是主街上的摊位,我在哪儿摆不是摆?对面那个位置也不错的。”
尹遥想了想还是作罢,自家的两个摊子,售卖的都是吃食,凑在一堆儿反倒互相抢生意,这样隔街相望也挺好的,足够相互照应。见她婉拒,李娘子亦是无可无不可,没再提这事儿。不过两人此番也算结识,没客人时便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几句。李娘子口才好,这一会儿工夫,就卖出去好几个香囊,生意简直跟尹遥不相上下。
可要知道,尹遥卖的是吃食,都说民以食为天,谁出门游玩不买点儿吃的呢?可李娘子这香囊,却并非必需品,这样算下来,她的销售能力,可比尹遥还要厉害。
只见对方又从身后的袋子里,拿出几个香囊摆在摊子上,尹遥不免好奇:“李娘子,你这香囊都是自个儿绣的吗?”李娘子挑眉道:“怎么可能,我哪能绣得出这许多,说是你也不能信吧?”尹遥轻咳一声:她就说嘛,除非蜈蚣成精了,不然正常人哪能拿出这许多绣品?
李娘子凑到尹遥身旁,悄声道:“实话告诉你吧,这都是我坊间邻居做的。她们平日里在家做绣活儿,却没有门路售卖,我平日里便摆摊儿代为售卖,岂不是一箭双雕?”
尹遥失笑,原来这李娘子并没有手艺,而是靠着代售赚取差价,正好坊间亦有许多小娘子,有手艺却不愿或没法儿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