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179章 今日,教宋国做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9章 今日,教宋国做人!(3 / 5)

给我一道命令,让我联络各地义勇,前来为国效力。若是立下功劳,桂帅会在朝廷面前为他们请功。”

“那是自然。本帅非但会为他们请功,还会为允叔你请功!到时候,少不得你平步青云!”

“谢大帅!”

稍后,曹友闻得了桂如渊的手令,前去后方联络义勇精兵了。

在没有赵朔穿越的历史上,曹友闻很可能就是以此起家的。

当时,蒙古强行借道,四川制置司放弃了五州之地。曹友闻“散尽家财”募兵五千,坚守天水,挫败了蒙古军的进攻。

从那以后,曹友闻被南宋朝廷加以重用。

但话说回来,散尽家财这个动作好做,募兵五千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五千仓促聚集起来的农民,就能战胜蒙古的百战精兵?

这不扯淡吗?

很可能这五千军是曹友闻招募的现成的“义勇”,才有如此战力。

只是历史上的蒙军借道是在1230年,那时候曹友闻已经升迁,在天水任职了。

现在才是1227年,曹友闻仅仅是个小小的“绵竹尉”,凭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是无法拉那些有力人士合作的,才需要桂如渊的支持。

而且,历史上张宣把蒙古使者杀了,大宋朝廷并没有下“联金灭蒙”的旨意。

所以,桂如渊抵抗强行借道的蒙古军并不积极。曹友闻自然也就不会去向桂如渊献计,自讨没趣了。

不管怎么说吧,就在曹友闻离开仙人关之时,赵朔已经出兵了。

这次出征的大军,是十六万六千人。

赵朔在陕西留下汉军镶红旗一个万户以及五万府兵,防备潼关守军。

还有八万府兵,负责转运粮草。

其余一万一千本部兵马,八万汉军八旗兵,五千砲军,七万府兵,共十六万六千军,向宋国发动进攻。

这十六万六千军,都走一条路是不可的。无他,从陕西攻入四川的道路,都是崇山峻岭之间的小路。

近二十万大军都走一条路,不但速度太慢,而且后勤也不好支持。

所以,赵朔命郭宝玉率领正红旗两个万户以及三万府兵,作为偏师,兵出临洮,攻打宋国的西和州。

赵朔自己,则率领剩下的七万六千正规军,四万府兵,作为大军主力,兵出大散关,在高山峻岭间的陈仓道上穿行。

第二日,大军前锋即至黄牛堡,黄牛堡守军供给粮食千石、

第三日,前锋抵达马岭堡。

马岭堡守将田遂拒不纳粮,率领一千四百厢军,一千六百义勇,共三千军坚决抵抗。

对付小小的马岭堡,也就不必临时造什么抛石车了。血战三日后,马岭堡被攻破,赵朔的大军不留俘虏,将包括田遂在内的所有守军尽数斩杀。

又两日后,赵朔的前锋抵达凤州城。

此地也就是后世的宝鸡凤县,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依山傍水,易守难攻。

不过,城中正规军已经被抽调一空,如今只有厢军和义勇共一万两千人守城。

凤州知州李实坚决抵抗,但通判张度和教授张叔寅商量之后,当夜打开了北城门,迎赵朔的大军入城。

在原本的历史记载中,这三个人一起抗击蒙古军,殉城而亡。不过,这不是来的不是“北方赵官家”,而不是异族的兵马吗?

效忠哪个赵官家不是效忠啊?

张度和张叔寅可不愿意为了这点破事儿而殉城。

赵朔的大军轻松攻占凤州,只是取了府库钱粮,对民间百姓秋毫无犯。

张度和张叔寅和他的们的心腹手下七百三十余人,自然不能继续留在凤州了,和赵朔的大军继续前行。

又五日后,赵朔的前锋军抵达仙人关附近。

“王上,您小心些!”

赵朔的大军先锋正黄旗,在距离仙人关七里的时候,就停下了脚步。

待赵朔催马来到,要继续向前时,史天倪赶紧低声提醒。

现在他们的所在,正是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通道上,两侧的高山虽然不能说是悬崖峭壁吧,也称得上极为陡峭。

而左前方的高山顶峰有一大片平地,上面是宋军早已修建完备的营寨。

右边的山顶没有大片平地可修营寨,半山腰也极为陡峭,没有发现宋军的身影。

这也不得了啊!

左侧山峰的抛石车发射巨石,完全可以覆盖这条峡谷通道。

即便赵朔所在的位置,也已经非常危险了。

毕竟,谁知道宋军抛石车的射距有多远?还有那能射三里以外的神臂弓呢?

赵朔挥鞭向上指去,道:“那片高山上的营寨,就是大名鼎鼎的杀金坪吧?”

“是。

史天倪微微躬身,道:“当初,吴玠为了守仙人关,在这里修了大片营寨,取名杀金坪。杀金坪前面应该还有一个堡寨,取名叫‘二隘’,我们这里却是看不见的。金兀术率领十万大军别说打仙人关了,仅仅攻占了杀金坪,就连二隘都没打下来就被打败了。”

赵朔想了一下,道:“这里的山势如此陡峭,如果让将士们从山下向杀金坪进攻,恐怕还没登上半山腰就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