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江南裁缝日志> 第 60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0 章(1 / 4)

第60章第60章

识字到底什么好的?路能不能好走点。

林秀水问桑英,桑英说“那当然,识字认路了啊。”“来来来,我跟你说,做小牙子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才知道,"桑英捶捶背说,“桑青镇里最多的压根不是桑树,是路啊。”镇里九坊三十六巷,水路纵横,船多拥挤便不说了,左右摇船等等便行,但是运米行的米,到了岸上,那就是个大问题。即使街道司再三拆除,占道侵街依旧相当严重,铺子里的摆出来,占了大半条街,对面靠河道的摆各种浮铺,原本供十几人并排走的大道,最多五六人过去。

拥挤的街道,各色招幌乱挂,又置彩楼欢门,悬挂各色牌匾,热闹纷杂,要在这样的道路里,把米粮按写好的条子送到各家各铺手里,对于桑英而言简直要疯。

“之前应下做小牙子的时候,只想着月钱啊,想着自己能干,”桑英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她只想说,“怪不得要个识字的,怪不得这种活没人抢。”她说了很多遍,如何先拿着条子,下工前划着米行的船,先打听地方,上了岸在一条街几十家铺面里,抬头挨个认铺面名,找到要支米的铺子。这算是好找的,米行支米的人那是相当多,毕竞人只要长了嘴,就得吃饭,所以米行收米忙,人又少,全镇半数都得送,临了来人说要送米,立即要这去。

桑英被支使得最多,她年纪小,又识字,好欺负,跟她搭伙的是两位娘子,每次临时来的单子都让她们三个送。

送到铺面里还成,最怕送到城北鱼行、肉行那里,地方大,又脏又乱,摆的摊子不固定,送米很麻烦,要识路要问路要认字。大家想看桑英哪日撑不住,她偏咬牙撑着,想着在田里种田,那吃老天的饭,下雨也种田,出大日头也种田,还能比眼下要苦吗?那是真的能,扛米肩膀疼,走路磨得脚趾出血,两腿颤颤,这份一贯八钱,外加月底两斗粮的工,是真的能叫人吃尽苦中苦,方为米行人。她顶着张晒黑了的脸说“路当然比以前要好走,我没有大志向,可我就想靠自己吃口饭。”

“就得认字,我给我娘捎信,她说我出息了。”简单三个字,桑英要是在上林塘里,等三十年,等成新妇熬成婆,都等不到这三个字。

走出来又何尝容易,她不会轻易低头回去的。林秀水当然知道她的不容易,她压根就不会说累就得歇,怎么歇呢?顶多一个月能歇三日。

所以,她真的斥巨资,得亏她眼下赚了点钱,给桑英买了全镇零零散散,大大小小街道的地经图。

这真亏林秀水租过屋子,知道最熟悉每条街巷的非房牙子莫属,他们负责一片地方,每个人手里都有很详细的地经图。别人还不卖给她,以为她要跟自己抢生意,她最后拿户帖去的,因为房牙子要在官府里登记,她又没专门的牌子。

“认去吧,“林秀水淌着汗,拿着厚厚一叠地经给她,“我们不仅要识字,还要认路。”

桑英简直要哭死,大夏天的连眼泪都流不下来,又急死她了,只好用夸张的手法告诉她,“我心里就跟大日头,突然下了阵雷雨一样,稀里哗啦,鸣呜啦啦。”

有了这么多地经,还按各街道坊巷写好分的,至少好一阵日子里,桑英不用太吃力了。

林秀水擦擦自己的脸,又将湿巾子盖在自己脸上,闷闷地说:“太懂了。”就像从前的日子,她走远道去一户人家中改衣裳,桑英也是提前打听好,跟她一起去的。

走了好多弯路,眼下能轻松些也好。

这破天太热,林秀水摇船摇得累个半死,比抽纱抽得还累,她打心里决定,从明日起,她要花钱坐别人的船。

不然她根本不想上工。

要问她挣了多少钱,那就是除了之前攒的十五两,并后来攒的三贯,其余真是挣了又花,花了又挣,谁能懂。

总比不挣钱,还日日挥笔的街探广惠要好许多。“钱这种东西有则有,没有就没有,"广惠说,“但我有六只猫。”林秀水纳闷,跟猫有半毛钱的关系。

“没有关系,就想说一嘴,"广惠说,想猫了,即使早上挨个嗅嗅才走的。他坐廊棚底下,跟林秀水隔老远,把今日份小报递给她。这玩意只有林秀水跟老算命会瞧,其他人要靠听,她就说得认字。该说不说,广惠功名考不上,想出家当道士但猫缘未断,赚钱赚不来一文钱,天天能靠家底混吃混喝的,可这小报写得确实有意思。幸好广惠不知道他有这么多前缀,不然非得说,请加上他养活了六只猫。还有他能受贿,把别人的事写在小报上,能分一个馒头,或者自家有的菜,还有将自家猫抱来给他瞧的,一件件,一桩桩掰开来讲,难道情分不值钱吗,那猫也值钱。

反正林秀水看了眼,她知道陈桂花一定塞钱,不,肯定塞人皂角了。就喜欢送人香水行里最多,又不大值钱的皂角。因为小报上在一堆乱七八糟的缝补东西,赫然插了一张小小报,上头写着,桑树口打头第一家,陈桂花洗小孩身子便宜,洗过的小孩没有说不好的,不管黑的脏的进去,都能光溜溜出来。

以下省略几百来字赞美之词,上从手法,下到皂角,连日日烧水都能写几十字。

她看广惠,能不能不要浪费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