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秀恩爱。
性格外向活跃,一点都没隨老子。
要不是长像能看的出来这就是自己亲生的,张玉兰都会怀疑,是不是当年医院生下来的时候护士给抱错了,或许这就是一样米养百样人吧!
“这个大龙虾还行。”
张玉兰尝了尝龙虾,表扬了一句。
姜寧嘴上得意,其实心里自己也明白。
他做饭最多也就是能吃,根本就算不上好。
这香辣蟹和香辣虾就是隨便炒的,澳洲的调味料辅料和老家的也有区別,最终做出来也没有老家的那个味,也就食材好,不然还真不咋滴。
午饭吃的太晚。
冯雪吃了小半碗米饭就吃不下了。
姜寧干了会体力活,消耗大。
两盆子虾和蟹几乎全进了他肚子,这玩意也就看著多,其实根本不耐吃。
吃过晚饭,天早黑透了。
这个点不適合出去遛弯,睡觉又太早。
姜寧打算再去挖会鱼塘,不然姜爸一个人还得挖好久。
於是换了身脏衣服,继续去干活。
姜爸也换上衣服下了坑,父子齐上阵。
干到九点,洗个澡睡觉。
澳洲冬天不算多冷,但没暖气就有点难熬。
空调是没法跟地暖比的。
冯雪早早就上了床,捂的严严实实的。
姜寧耐冻,脱光后才钻进了被窝。
一摸。
冯雪连衣服都没脱。
姜寧问她:“冷吗?”
冯雪比划,有点冷。
姜寧就抱著她,给她传点热。
冯雪比划,问他干活累不累。
姜寧说:“没感觉,这点活那都是小意思。”
冯雪把脸靠在他肩膀上,左手抱住他的腰。
姜寧也搂住她,过了会,感觉被窝里热了。
才扯了扯衣服:“我给你脱衣服。”
冯雪抬抬身子,配合著让他解除武装。
……
翌日,一家人开车去了牧场。
先去看了看姜华的牧场,离小镇半个小时车程。
给他哥买的这个牧场比他的牧场要大的多,差不多两个大,一万英亩出头的样子,接手的时候有三千多头肉牛,陆陆续续又买了不少,现在有一万多牛头。
姜爸和姜妈周末没事也会带著孙女过来转一圈。
就当替儿子巡视產业了。
车子刚进牧场。
姜婷婷就从后面扒在中间宣示著主权:“叔叔,这是我爸爸的牛场。”
姜寧呵呵一笑,伸手摸了下脑瓜:“嗯,是你爸爸的牛场。”
今天姜爸开车,他坐副驾驶。
姜婷婷很高兴,就像得到了心爱玩具似的。
张玉兰拍了下孙女:“坐好,你得意个什么劲,牛场明明是你叔叔买的。”
小丫头不相信,大声宣示著主权:“爷爷都说这是爸爸的牛场。”
张玉兰道:“你爸爸的也是叔叔给买的。”
小丫头不理解,有点懵。
到了牧场,僱工们正在收割牧草。
澳洲遍地都是人工草场,本来是不会缺牧草的,但这两年灾旱不断,草场大面积枯死的事情时有发生,尤其是维州,不少种植牧草的农场主亏到血本无归。
牧草的需求量很大,价钱也相当给力。
现在的牧场就靠著卖草养活。
和僱工聊了聊,牧场经理拿来了財报,让姜寧过目。
姜爸姜妈过来就是看看,从不看这些东西。
看不懂啊!
也就姜寧过来的时候才看看。
大概扫了几眼,心里基本上有数。
上半年肉牛出栏两千头,收五百多万,卖草就比较多了,截止目前,卖草的收入是两千三百多万,除了各种开销后,剩下的都买牛了,没节余多少。
“牛再不买了。”
姜寧看完財报,思索了一阵,做出了调整。
牧场经理不解:“老板,按照牧场的情况,至少能承载三万头牛的。”
姜寧道:“万一遇到灾年牧草產量减少呢?”
牧场经理想想:“老板你是对的。”
姜寧当然不是怕灾旱了,这边的水资源还算是充沛,降雨量也不小,就算遇到灾年牧草產量下降,最多也就是减少外售,自產自足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考虑的是几十年之后。
没有外掛干预的正常养殖才是合理的。
就算亲哥,也帮不了一辈子。
上万英亩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
主要看在哪里。
放在老家,那是相当大。
在澳洲这地方,也就是个小牧场。
放牛也用不著飞机,牛仔们都是骑马牧牛。
姜寧让工人牵来几匹马,准备骑著马巡视一番。
姜爸不敢骑马,他和姜妈每次来,也都是开车走马观大概看一看,从小到大就没骑过这玩意儿,让人牵著骑上走几步还行,纵马驰骋对他来说那可就太难了。
姜寧敢骑,虽然他没骑过马。
挑了匹大青马,接过韁绳就翻上马背。
牧场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