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第252章 野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2章 野味(1 / 4)

第243章 野味

考斯特停下后,下来二十几號人。

坐的满满当当。

后面还有几辆小车,也下来了不少人。

有省里的,也有市里的。

省厅来了一位领导,省农科院专家也来了几位。

介绍了下,下来的专家姓程,五十多岁的样子,农科院专家。

头衔一堆,听著很牛逼。

握手寒暄了下。

程专家显然有点被姜寧的年轻惊讶到,问了下:“姜总今年多大了?”

姜寧道:“二十七。”

程专家就讚嘆:“年轻有为啊!”

姜寧呵呵两声,问:“咱们是上楼坐会还是先去参观?”

大伙都看专家。

程专家道:“先去看试验田吧!”

於是掉头上车,去了试验田。

姜寧也上了考斯特,担任讲解员。

一路介绍农场情况。

到了地里,张博和几个研究员早就等著了。

姜寧介绍了下,张博还有点激动。

和程专家握手时也有点拘谨。

显然知道这位程专家的名头。

程专家下了地,弯著腰亲自查看麦子株本。

一群人在左右两边散开,跟著看稀奇。

不是第一次见,之前早就来过了。

程专家问了几个专业的问题。

姜寧当然答不上来,由张博负责解答。

育种栽培这些东西,他就知道个皮毛。

太专业的东西,就回答不上来了。

程专家问的很详细,尤其是母本选育方面,从怎么发现麦子变异,什么时候发现,到几次栽培选种育种以及土壤气候条件等各方面的实验过程,事无巨细都要问个清楚。

这些东西姜寧哪里知道。

张博知道,全都装在脑子里。

有问必答,一脸的胸有成竹。

程专家问半天,最后才问了一下:“你们试种最高產量多少?”

张博道:“之前人工栽培精种每平方米產量在四斤左右,理论亩產能达到2700斤,这二十亩小麦是机械化种植,產量肯定没有试验田高,我们的目標是亩產2000斤。”

程专家问:“有籽粒吗,我看看!”

张博道:“有,在研究所呢!”

程专家道:“那去研究所吧!”

於是一群人又回到车上,去了研究所。

研究所並不远,一公里路就到了。

程专家下车打量了一下,笑著说:“你们的环境確实很不错。”

姜寧道:“就是树种了多了一些。”

进了一楼,来到一间种子標准储藏室。

两边排了两排架子,架子上是许多玻璃罐。

罐子里装著各种各样的麦子,目测能有上百种。

有大有小,有扁也有圆。

光是仙灵一號种的种子標准就不下十多种。

张博拿过一个玻璃罐子,打开取出几粒种子给程专家看:“这是我们精选的状態最好的仙灵一號种的母本,数量不太多,在另外一块试验田种了大约二十平方左右。”

程专家拿了几个种子看了看。

然后放到掌心,摊开了手掌细看。

种子很大,麦子长的跟豆子一样。

但看形状,的確是麦子无疑。

程专家嘖嘖称奇了两下,研究了一辈子的小麦。

个头这么大的麦子还真第一次见。

问了几样成份数据,张博都对答如流。

参观完种子標准储藏室,又去参观实验室。

一圈转下来已经过了五点半,眼看饭点都到了。

陆经纬提议先吃饭,程专家没有反对。

於是上车去了北安宾馆,在北安宾馆吃饭。

陪著吃了一顿晚饭,把专家送到客房。

一群人去遛弯,看北安夜景。

姜寧想跑,被叫住。

小县城的夜景能有什么好看。

新城区还好点,但县宾馆在老城,就更没看到。

但领导们兴致盎然。

沿著马路走了一阵。

省厅领导才说:“仙灵农场了不得啊,这也算是给省里立了大功。”

姜寧不解:“这个怎么说?”

领导说:“从农业发展现状来说,河西也算是农业大省,但在农业科研领域,我们確实要落后於中原、鲁东等省份。从地理气候方面来说,河西也有適合农业耕种的平原区,光照时间甚至比中原和鲁东等农业大省还要长,也適合种植小麦,但在实践生產过程中我们的一些技术指標却远远不如人家,缺水乾旱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在良种培育上也確实不如人,一直没有能培育出適合本土的高產粮种,你们这个仙灵一號种搞的就很好。”

姜寧问道:“有奖金吗?”

领导脸皮抽抽:“回头再给你批一笔科研经费,一定要搞出成果。”

姜寧道:“成果不是已经有了嘛!”

领导说:“光你们这里种可不行,还要有大范围推广的能力,河西气候多样,要能適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让全省的小麦种植区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