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暖冬还是寒冬,看谁有天命了!首功者,朕封其为国公!
众臣皆是一哆嗦,无不大惊失色。
曹操这话有点吓人啊。
这位大魏天子,本来就是生性多疑。
现如今,被荀彧这道檄文一刺激,眼见他们无人献计献策,竟是公然猜测他们意图叛魏降汉!
甚至还要将曹操绑了,去向刘备邀功!
众臣神经立时紧绷起来。
他们只怕曹操一时失去理智,看谁不顺眼就当场拿下,扣一顶意图降汉的罪名要了谁的性命。
就连曹丕这个太子,不免也心虚起来,只怕自己的父皇疑心病发作起来,会六亲不认。
“司马懿,你说,朕当如何抵御大耳贼的来犯?”
曹操拐杖指向了司马懿喝问道。
司马懿暗咽了口唾沫,忙是出班一拱手:
“陛下,现下我大魏国力,虽是远弱于伪汉,但臣倒是觉得,我们御敌于国门之外,当不在话下。”
曹操脸色怒容稍敛,眼眸中闪过一线曙光,遂放下了拐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司马懿定了定神后,朗声道:
“其实先前臣已分析过,刘备欲攻我关中,无非是三条路,潼关,武关,以及蒲坂关。”
“潼武二关有崇山峻岭之险,我军只需各择一良将,部署一两万兵马,便足以抵挡伪汉十倍之兵强攻。”
“这一点,我们清楚,臣想刘备君臣定然也清清楚楚。”
“那么大耳贼主攻的方向,就只剩下了蒲坂关一处。”
略缓了一口气,司马懿脸上浮现自信之色,抬手向北遥指:
“故臣料定,大耳贼现下向洛阳,宛城一线大肆调集粮草,定然是声东击西之计,让我们误以为他将以潼关武关为主攻方向,从而调动我重兵部署于两关。”
“到时大耳贼便故伎重施,以主力自河东西渡黄河,趁虚攻取我蒲坂关,从北面杀入我关中平原。”
“所幸陛下有先见之明,此前已加固蒲坂关城,更于西岸修筑了长达十里的河防工事,做好了充分准备。”
“故臣的御敌之策,便是按原定战略不变,无论汉军如何进兵,我们都要于蒲坂关一线屯集重兵。”
“如此,我们方有足够的兵力,在大耳贼渡河之时,半渡而击之,一举将汉军赶下黄河。”
“只要汉军过不了黄河,我蒲坂关便固若金汤,蒲坂关固若金汤,则我关中可高枕无忧也!”
司马懿洋洋洒洒,献上了自己的御敌方略。
左右众同僚们,听得司马懿的方略,心中暗暗品味推演后,皆是微微点头,眼中开始重燃起了几分信心。
曹操拄着拐杖下阶,来到地图前驻立凝视,心中推演着司马懿的方略。
他阴沉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下来。
曹操开始意识到,眼前的局势,好像也没到无可挽回,不可收拾的地步。
“你说的没错,关键就在蒲坂关。”
曹操的拐杖指向了地图一点,冷哼道:
“大耳贼费尽心机夺了朕的并州,若不由蒲坂关攻入关中,并州岂不是白打下了。”
“就依仲达所说,一旦大耳贼起倾国之兵来犯,朕当即刻亲我主力,亲赴蒲坂关坐镇。”
“这一次,朕无论如何,不可能再让大耳贼打过黄河!”
司马懿忙赞曹操英明。
众臣也皆如释重负,纷纷附合。
朝堂内萎靡不安的情绪,此刻似乎已一扫而空。
曹操回眸扫向众臣,暗中观察着他们的表情变化,似乎想从中看出,有谁是暗通了刘备。
他的目光,落在了贾诩身上。
这位大魏太尉,此刻眉头深锁,脸上阴云依旧浓重。
“文和,仲达的主守蒲坂战略,莫非你有异议?”
曹操拄着拐杖,重新坐回了龙座。
贾诩没有选择缄默,缓缓出班,拱手道:
“陛下,仲达主守蒲坂的战略,臣是认同的。”
“只是这黄河不比长江,入冬后有可能会结冰,臣担心刘备会仿效当年攻打黎阳旧例,故伎重施踏冰过河。”
“倘真如此,我固守蒲坂关之兵最多五六万,一旦为汉军过河,焉能挡得住数十万敌军啊?”
曹操打了个寒战,脸色陡然一变。
黎阳失守,曹仁陨命的惨痛回忆,霎时间涌上心头。
当年他就以为,黄河天险固若金汤,以为曹仁能守住黎阳。
谁想人家刘备趁着天寒地冻,黄河冰封,轻轻松松的就踏冰过河,将黎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曹家第一大将,就那么活活被困死在黎阳城中,最终身死名灭,全军覆没。
当年刘备能踏冰过河,为何今日不能呢?
要知道,关中的冬天还要比兖州冷,蒲坂段黄河所结之冰,只会比黎阳段更厚!
“文和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曹操重重点头,目光急看向司马懿:
“仲达,黄河结冰这么致命的漏洞,你怎么能没想到?”
司马懿眼中也闪过一丝慌乱,显然先前他也没能想到这一处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