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勋贵集团新任魁首——带头大哥!
洛京神都,华灯初上。
与城中各处门阀世家、诸侯郡王府邸的喧嚣鼎沸相比,坐落于大街尽头的秦国公府却显得格外清冷。
府门前石狮肃立,朱漆大门紧闭,偶有举子经过,也只是投以敬畏一瞥便匆匆离去——
在这文风鼎盛的洛京城,功勋将门子弟大多投效大周军方,与举人士子之间,终究隔着一道无形的藩篱。
此刻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正堂之上,十六盏鎏金蟠螭宫灯将厅内照得亮如白昼。
二十余位身着爵服的国公按品阶列坐,近百位侯伯肃立下首。玄铁甲胄与织金蟒袍在烛火下交相辉映,肃杀之气盈满厅堂。
“薛国公到——!”
随着门房一声长喝,一辆镶着薛府家徽的马车碾过青石甬道。
薛崇虎一袭玄色太守官服,腰间玉带映着寒光,龙行虎步间,腰间佩剑与鎏金蹀躞相击,铮然有声。
“薛兄!可算把你给等来了!”
秦国公秦怀宝顿时目光骤亮,霍然起身,麒麟补子随动作泛起波纹,大笑迎了上去。
“秦兄,请!”
薛崇虎一笑,虎目环视,微微颔首,随即龙行虎步,径直落座于上首之位,与主持聚会的秦国公并肩而坐。
厅内众人依序入座,座次皆按祖辈功勋而定——
薛国公一脉,乃大周开国第一功臣,辅佐太祖定鼎天下,位列众国公之首,无人可撼。
其后依次是秦国公、蒙国公、赵国公、李国公、郑国公等,共计二十位国公,无一不是功勋赫赫的将门世家。
至于百位侯伯之流,则只能屈居下首,静候议事。
放眼望去,满堂尽是铁甲寒光、虎贲之气,武官将领占了大半。
而文官衣袍者寥寥无几,其中以太守薛崇虎官位最高,一袭紫袍鹤立于众将之间,格外醒目。
秦怀宝缓缓起身,虎目扫过满堂勋贵,声音低沉如铁:
“自大周开朝以来,我等国公,每三年轮值主持一次功勋议事,从未间断。”
他五指攥紧扶手,指节泛白:“今日召集诸位,实有一桩关乎我等功勋集团,存亡的大事!”
“秦公但说无妨,在座皆是自家兄弟!”
蒙国公蒙冉抱拳沉声道。
“诸位可曾感觉——”
秦怀宝猛地拍案,茶盏震颤,“如今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各大门阀盘踞高位,如日中天,科举新贵大量崛起!
而我等将门子弟,虽执掌虎符参与朝会,却只能议军务,不得干涉朝政!
朝中大事,谁会问我等意见?
像朝廷的科举之制,便从未征询我等功勋将门之意见!”
他猛地冷笑道:“朝堂六部之中——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吏部遴选百官,户部执掌钱粮,礼部把持科考,工部掌工程——我等勋贵,唯有在兵部,尚存一席之地!
更遑论六部之上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早无我等立锥之处!“
堂下甲叶铮然作响,众将呼吸渐重。
“想当年开国之时——”
秦怀宝突然拔高声音,“在座诸位先祖,哪个不是位列三公九卿?一言可决朝堂大事!
如今呢?”
他狠狠掷出杯盏,“连兵部都快保不住了!.兵部尚书、兵部侍郎,皆需文官担任。
我等武将,无法出任侍郎、尚书,皆只能听命行事!”
鎏金灯树忽明忽暗,照得满堂铁甲寒光森然。
若非,功勋将门子弟遍布大周各军,掌握了大量将军之位,恐怕连在兵部都说不上话。
堂内气氛骤然一凝,百十道目光如利箭般射向薛崇虎。
这位身着绛紫官袍的江州太守,在满堂甲胄之中格外醒目——
功勋子弟一旦从军,便如困龙入渊,纵使官至御林军将领、大将军,亦难撼动朝堂格局。
唯有薛崇虎,当年早早的放弃入军为将,硬是在科举仕途上杀出一条血路。
“薛兄!”
蒙国公蒙冉猛地推开交椅,鎏金甲叶铮然作响,“你如今已是江州太守,若再进一步晋升刺史.”
他粗糙的手指重重戳在檀木案几上,“便是大周十大封疆大吏,在朝堂能说上话!”
满堂勋贵呼吸皆滞。
烛火摇曳间,可见众人眼中燃起的野望。
蒙冉声音愈发激昂:“薛兄!待你封疆一方,站稳脚跟,日后调任朝廷中枢指日可待!
六部侍郎、尚书,皆是可期!
甚至”
他忽然压低声音,却字字如雷,“甚至入主三省,也未必没有机会!”
“不错!
到那时——你便是我等功勋将门的魁首,带头大哥!
我等皆奉你号令,跟朝堂其它势力,一争高下!”
秦国公突然拍案而起,麒麟补子在烛光下熠熠生辉,“我功勋将门集团,就再不是任人宰割的板上鱼肉!
不至于在朝廷政务,插不上一句话!”
满堂铁甲铮鸣,众将目不转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