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垆卖酒,金樽碰撞间溢出葡萄美酒;西域商人展开妖皮地毯,彩绣在阳光下灼灼生辉;乐师拨动箜篌,驼铃与羯鼓共谱异域华章。
忽闻马蹄如雷,数骑锦衣少年飞驰而过,蹴鞠在鞍间跃动,璎珞流苏扬起漫天尘香。
更有虎头环眼的蛮国使团持牒入关,狼皮大氅下腰悬宝刀,所过之处皆引路人侧目。
众人行走在官道上,忽觉手中汗湿——这煌煌神都,竟似一口煮沸的鼎,将四海风云尽数烹煮其中。
大周帝城洛阳,恢弘如天工开物,方圆数百里尽显皇都气象。
春闱会试之所,乃城央洛邑国子监——此间飞檐斗拱皆饰以玄鸟纹,门前双阙高耸入云,朱漆大门上九排金钉灼灼生辉,正是大周最高学府。
往来学子非举人即进士,青袍玉带间,俱是经天纬地之才。
皇城居中,左边是大周文庙,右边是大周国子监!
“左庙右学”之制,更显大周圣朝的煌煌礼乐。
文庙重檐歇山,七十二贤塑像肃立廊下,袅袅香烟中似闻圣贤诵经;
国子监琼楼玉宇,每日晨钟暮鼓时分,琅琅书声直上九霄。
皇城和文庙、国子监之间,以两座汉白玉虹桥相连,恰似一条文脉,将“皇、庙、学,三合一”的圣朝气象,勾勒得淋漓尽致。
此刻国子监前,各地举子正鱼贯而入。
众人抬首望见匾额上“化成天下”四个鎏金大字,他们忽觉袖中书卷微微发烫——千百年前周公制礼作乐之地,今日他们将要在此,见证自己笔墨定乾坤。
“诸兄,洛邑已至!
我要去拜访礼部徐侍郎。就此别过,待日后有缘,我等再聚,先行告辞!”
江南谢氏门阀,谢栖鹤一袭月白襕衫,拱手间腰间玉佩轻响。
这位金陵谢氏的嫡系子弟,举手投足尽是江南门阀的清贵气度。
“告辞!”
人群渐散,举子们各奔东西——
众举人们在京城的住处各有不同。
他们中有亲族在帝都洛邑做官、经商的,便直接投奔亲族。
有仆从牵来青骢马的,必是去往城南勋贵坊;
更有三五成群的,早已被候在城门处的各家管事迎走。
若是没有,负笈独行的寒门学子,则转向国子监旁的青云客栈,也方便些。
“告辞!”
众人纷纷告辞。
江行舟伫立长街,看着江南道同乡举人们渐行渐远。
甚至连韩玉圭、曹安、陆鸣等人,也要去洛邑拜访亲族。
前户部侍郎韩府、前右宰相陆府、江阴世家曹氏,江阴韩氏、陆氏都是庞大的家族,在洛邑更有门生故吏众多,他们身为韩陆后辈子弟,皆需一一拜访,为日后在朝中做官做铺垫。
韩玉圭整了整云纹直裰,登上一辆刻有“韩”字徽记的马车——一名老管家亲自执鞭;
曹安被一群江阴口音的家仆,簇拥着离去;
陆鸣的轿帘掀起时,隐约可见内里铺着御赐的孔雀绒垫,陆家有人在京城担任高官。
这便是众千百年世家的底蕴啊!
最后,剩下江行舟、顾知勉等寥寥三五人,他们寒门出身,在大周帝城洛京并没有亲故。
说起来,江南江氏,江东顾氏也是大族,
可是江行舟这一脉沉寂百年,江父江晏虽进士及第,可惜尚未发家就英年失踪。
而顾知勉自祖父一脉也早就沦为寒门,如今尚未发迹,攀高支是攀不上的。
他们相视一眼。
“先在附近,找家客栈住下吧!”
江行舟笑道。
“江兄.城内客栈稍贵!.我还是去城郊看看,价钱能便宜许多!”
顾知勉略显为难道。
他攥紧书箱系带,箱中《五经正义》的边角已有些卷边。
虽已是考中举人,但是尚未任官,担任实习官员的俸禄也低,这京城客栈的钱如流水吃不消。
“无妨,不过两三个月的客栈钱,何必计较?!别误了春闱才是大事。”
江行舟笑道,他不缺这点银钱。
自牛渚宫青要夫人赠他那一大箱珍宝后,至今尚未怎么使用。
更何况,他在江州、金陵城的文会、诗宴不断,所得文宝、润笔之资,早已堆满囊袋。
江州漕运使赵府被抄时,他亦分得一份不菲的财帛。
在金陵时,薛玲绮更是怕他囊中羞涩,隔三差五便遣人送来银两,少则三百,多则五百。
以至于如今他的身家,已不逊于江南那些小世家。
若真有缺钱的一日,他只需随手写一篇【出县】乃至【达府】级别的赠诗,恐怕不知多少豪门权贵,会挣破头。
不完,
根本不完!
江行舟与顾知勉踩着青石板路,正寻着落脚处,忽听得身后传来吴侬软语:“两位公子可是要寻住处?”
回首见是个举着“状元楼”木牌的牙人,满面堆笑,眼角皱纹里都透着殷勤:“咱家就在前头巷子里,挨着国子监,在洛京是数一数二的气派大客栈,屡屡有状元从咱家客栈出来,有个‘状元文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