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佣工抵错
王元宝常年沿黄河上下行商,因此在沿河两岸也是人面广阔,可谓是三教九流都有往来。
南霁云年纪虽然不大,但却也已经沿河谋生数年,其人勇武豪迈、技力出众,兼且急公好义,乐于扶危济困,故而很快身边就聚集了一批沿河子弟,也学旁人一起结社聚党、操舟运输以为生计。
因为他们收费公允,而且诚信守时,从来没有偷窃货主商货、又或拖延行程,所以王元宝也常常雇使他们运货,故而结识。
“南八为人义气当先,向来不会为非作歹,这当中许是有什么误会……”
王元宝收到南霁云同伴的求助,便赶来县衙想要疏通一下关系,却没想到南霁云所惹到的竟然是张岱的下属,一时间也是惊诧不已。
在其到来之前,张岱也已经将情况了解一番了,这会儿便也不再多费唇舌,只是让徐申的侄子徐云奏报县廨,要以徐申劝农判官的使职将南霁云一行从县衙引走。
徐申这个使职虽然没有品秩,但其事权却是非常的高,凡其使衔范畴之内的事务,地方州县也要竭力配合。
所以有人诟病宇文融这个使职体系时,便常称其麾下群使凡所出入过境,地方官员们都迹类仆僮、俯首受命。
开封县衙这里只抓了一个南霁云,却不想后续下饺子一般又来了几十人投案,一时间也惊诧不已,不知该要如何处置,所以派人通知徐申这个苦主来认人。
而今徐申要把人带走,他们自然也乐得推脱这个烫手山芋,当即便开具出执引公文,并体贴的表示可以安排衙役帮忙押送。
张岱倒是不想搞得真像押解人犯那一套,不过对方毕竟是有着几十个壮汉,加上对徐申恨得咬牙切齿,他就算信得过南霁云的节操,但对其他人总还有所保留。
于是他便又返回监室外,向南霁云说道:“你等偏信流言、误解良善,打伤乡义,着实可恼。今便引你等去亲览事实、明辨曲直之后,再加惩诫。你等自谓尚义,我也不愿擅加刑木辱之,若能保证不会畏罪潜逃,今便同出。”
南霁云听到这话后便皱起了眉头,其余同伴们则纷纷说道:“八郎,要谨慎啊!这些权势中人心怀叵测……”
王元宝从外走进来,想要开口劝说,却被张岱以眼神制止。
南霁云沉吟一番后才开口说道:“某等于此已是笼中囚徒,足下既言不加刑木相辱,缘何不信?此中同伴四十七人,若失一人,愿折一指,若手足俱不足偿,则以命抵之。”
张岱听到南霁云所言或拔舌、或折指,乃至于以命抵偿,说的那么血腥。
不过这又何尝不是草野之士面对权势之人的无奈,他们权势财富俱不足夸,想要取信于人,唯此一身性命而已。
而南霁云绝对是能够用生命践行其所奉行的道义之人,所以他既然这么说,张岱就相信他,当即便下令打开监室,将这些人给放出来。
他也没有让县衙再加派衙役押送,就这么引着这些人离开县衙。
他见这些人望向徐申的眼神还有些不善,自己也不上马,就行走在徐申的担架一旁,并对南霁云说道:“你来负担伤员行路,稍后无论是非如何,我都帮你解救家眷!”
南霁云心里还将徐申当作掳掠妇孺的凶徒,闻言后神色顿时一寒,王元宝则在一旁疾声道:“南八,不要犯倔,张公子一诺千金,如此吩咐已经是在给你解怨!否则稍后你见到实情如何,将更无地自容!”
听到这话后,南霁云这才不再坚持,走上前去替下一人抬起担架来,闷头直行于前。
从开封县城返回织场也有十几里的距离,途中要行过村邑码头,不乏人烟稠密之地。
南霁云这些同伴们都是沿黄河讨生活的河工,步履倒也不慢,而张岱途中也在打量着这些人,虽然见他们各自面有难色,似乎是为此行吉凶未卜而忐忑不安,但却仍然紧紧跟在南霁云身后,甚至中途还有加入了几个,大概是在外游走求救的同伴们归队。
等到一行人回到织坊的时候,南霁云这一群四十七人非但一个没少,反而还达到了五十几人。虽然各自衣着朴素,但却神态昂扬、精神十足。
“那些乡里妇孺便都聚在此间,你等可以各自去问,她们入此之后受何虐待奴役之刑,想问多少便问多少,去罢!”
张岱指着织坊里那些居舍和织房,对南霁云等人说道。
南霁云的同伴们闻言后还有些惊疑不定,而他则大踏步走向织坊里那些仍在劳作的织工们逐一询问起来,其他人见状后这才纷纷入前。
过了好一会儿,南霁云才又返回来,神态非常凝重,行到近前后他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徐申作拜并说道:“徐君义士、德行可钦,某轻信传言、鲁莽致错,一身置此,待徐君惩罚!”
徐申好端端做事结果却被打出一身的伤,心情自是很愤懑,对南霁云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闻言后只是冷哼一声,闭目不言。
张岱固然是很想折服收纳南霁云并其团队,但也要考虑到徐申这个老人的感受,见南霁云已经坦然认错,他便也开口说道:“召你等至此,也不是为的炫耀功德。唯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