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6章
周元明住院的第五天晚上,周家瑜买了一些吃的送到医院,走到病房门口的时候,听见他和小姑的谈话。
“真的生病识人心,我这次生病家瑜都没有往家里拿钱。”听到这句话,周家瑜有种被现实锋利的刀刃滑开的痛感和了悟。周元明是有时候说话会不分场合的人,这会他在医院病房里堂而皇之地把自己家的隐私和不满说出来,虽然他们是亲兄妹,但是姑父和姑姑感情一直不错,姑父是比较精明的人,所以姑姑也比较会来事。“现在和我们以前不一样了,现在都是老的贴补小的,再说你收入一直不错,报销后根本花不了多少,不要再计较这点小钱。”“再说家瑜请了这么多天假一直在医院陪你,江城生活成本高,你也要理解一下孩子的难处。”
其他的周元明应该选择性地耳聋没听进去,但他显然被那句自己的收入不错恭维到了,他带点得意地哼了一下。
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变化,有时候身处其中,不能挣脱的时候,好像只有接受。
周家瑜转身,发现陶舒朗就站在离自己一米远的地方。不知道周元明刚才那番言论陶舒朗听到没有,对了,在三年前他就从他母亲口中知晓自己家里的复杂情况了。
周家瑜拎着东西抬脚要走,陶舒朗从她手中接过东西,低声说,“如果不想进去,东西先放在护士站吧。”
十分钟后,两个人坐在一家咖啡店里,因为是晚上,怕喝咖啡影响睡眠,周家瑜想喝的热可可也没点,两个人一人一杯洋甘菊茶。关城冬天晚上好像没有什么夜生活,天黑得早,又冷,家里有暖气,舒适又自在,所以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路上就很少见行人了。店里人不多。
在晚上看店正无聊的店员看来,一对外形亮眼并且登对的男女坐在离柜台最远的安静角落里,还没人说话。
店员已经在脑海中脑补出了好几个狗血的情节。对于周元明自有的一套生活逻辑,周家瑜这几年已经深有体会,仔细想想,他说的好像也没错,父母生病,做子女的应该有所表示。他脑出血第一天周家瑜赶到医院,第一件事就是给彭月华转了一笔钱,彭月华只说,住院花不到她的钱,后来她也一直没收,那笔钱转账到期就自动退回了。
隔阂会造成不少误会,她觉得也没必要去解释。陶舒朗看她安静地看着杯中的花茶,好像没有想倾诉的欲望。“父母我们不能去选择。”
他话音刚落,就见周家瑜看了他一眼,这一眼好像跨越三年的时间,如刀刻骨,让陶舒朗心悸。
周家瑜看着他笑了笑,“没办法的事。”
她放下手中搅拌方糖的汤匙,喝了一口可以安抚情绪的花茶,“所以要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
第二天陶舒朗休班,和周家瑜去附近的城市出游,之前上大学的时候两个人假期也会一起出游,三年后,条件好了很多,可以开车自驾出游,可以预订更舒适的落脚处。
两个人去了离关城一个半小时的临市度假区民宿,民宿特色是泡山上温泉,但是到了之后气温突然骤降,两个人来之前查过天气预报,虽然已经带了厚衣服,但还是低估了降温的威力。
他们开车去了市中心的商场,重逢后陶舒朗难得有机会带着周家瑜逛街,两个人从头到脚置办了不少。
回到山上,两个人吃完午饭并肩走在民宿蜿蜒的小路上,天空这时候竞然飘起了雪花。
周家瑜伸出手,掌心捕捉到阵阵凉意。
陶舒朗跟她穿着同款羽绒服,站在她身旁,眼眸清亮,看着她精致有朝气的侧颜。
周家瑜红唇轻启,“开始下雪了。”
“没想到今年在这里遇到了第一场雪,关城今年有没有下过雪?“她扭头看陶舒朗,才发现他沉稳而挺拔地站着,眼睛瞳仁黑又亮,在直直地看着自己。“还没有。“他告诉她。
关城四季分明,每年冬季或早或晚都会下雪,但是今年好像有些反常,气温再低的时候也只是干冷,不见半点降雨或者下雪的迹象。这会突然下雪,人又在山上,机会难得,两个人决定在民宿四处走走,陶舒朗作为骨科医生,下雪的时候不会爬山。羽绒服拉上拉链戴上帽子像只豌豆射手,安全起见,两个人手牵着手走路,没走多久,眼前出现一片竹林。
雪刚开始下还只是雪粒,因为是冬季,竹叶的颜色不够苍翠,但也别有一番野趣,雪粒密集地落在竹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两人驻足听着。
周家瑜听着听着就闭上了眼睛,仰着头,因为羽绒服的造型,像一个外星人在寻找母星的信号,陶舒朗在旁边把这张照片拍下来。拍完照他上前搂住她的肩膀,让她靠在自己怀里,两个人在飞舞的雪粒中一起看着眼前的这片竹林。
“这声音听起来好舒服,录下来当睡前白噪音不错。”陶舒朗拿出手机录了一段,播放出来的声音小了不少,“需要专门的收音设备,网上应该有类似的白噪音,回去找找。”周家瑜在他的怀里,两个人在下雪的山上,遗世独立,他觉得自己怀里抱着整个世界。
虽然寒冷,但是他的胸腔被一股暖意充盈,两个人都裹得严实,他只好用下巴去摩挲她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