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74章
釜山市郊,一栋老式建筑的一楼大厅,贴着号码牌的选手或坐或站,挤挤挨挨地散落在各个角落。
一楼没有空调,只有几台临时租借来的巨型风扇摆在墙边,机械地转动着,对着中间呼呼散热。在这种闷热、潮湿的环境里,即使只是安静地站上一会儿,也能出一身黏腻的汗。不大的空间里弥漫着混杂的气味:汗水、香水、发胶、甚衣物洗剂的残留味道,混合成一种说不出的燥热和压抑。年轻的工作人员在人群里来回穿梭,举着写有“请勿喧哗"的手牌,不停提醒着众人保持安静。偶尔有参赛者听到叫号,猛吸一口气,缓步走向大厅尽头那间临时搭建的面试室门口排队,神情紧张、步伐发颤。面试室是用活动隔板隔出来的临时房间,隔音效果几乎没有,排在最前面的人甚至能清晰听见里面传出的歌声或讲话声。房间门口立着一块小白板,上面用油性笔写着:“预选面试中,请安静排队,等待叫号。”Lia坐在临时拼接摆放成长条形的桌子后,一手翻看着已经微微发皱的名单,一手搭在膝上,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轻敲着,似乎在提醒自己保持注意力。这是《Kpop Star》釜山站的海选现场。距离杨贤石的顶楼谈话不过两个月,这场选秀节目已经迅速开始落地实施。听从Kush的建议,她向负责统筹的崔代理提出申请,希望能跟随节目组参与地方海选环节。
据说节目最终的评审会由杨贤石等人担当,但到首尔参与正式录制环节的选手,却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先从海量报名者中一一挑选出来。这部分“初筛"工作,就交由底下的工作人员与随行评审完成。观众们最终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选手,其实已经是从数百甚至上千人中挑选出来的幸运儿。从六月开始,短短两周,Lia已经跟着节目组跑了不下五个城市,平均每两到三天换一个地方。让她常常一早醒来时,需要几秒钟才能想起自己身处何地。幸好大学第一学期的期末测试多以论文形式进行,她才能抓住这次机会,跟着节目组全国各地奔波。
为了兼顾海选现场的效率与准确,随行的评审往往两人一组开展工作。今天,Lia身旁坐着的是金成勋老师。
这位金成勋是公司里资历最深的声乐老师之一,曾指导过Seven、Bigbang、2NE1等一众艺人,Lia当练习生时也曾上过他的课。论资历,她当然远不足以和他一起坐在这里。但这次海选在多国同时展开,公司一时也调派不出太多人手,她出乎意料地顺利拿到了资格。
金成勋戴着一顶深灰色针织帽,神情专注,目光锐利地审视每位选手,眼底却透着浓重的黑眼圈,昭示着连日劳累的疲惫。Lia也感到一种漫长而微妙的倦意一一
比起选人,这更像一场大型的人类观察实验。各种音色、各种走调、各种奇怪的自信与怯懦,在这个封闭闷热的空间里一刻不停地上演。偶尔会有令人惊喜的选手,但节目里看起来轻松的“三分钟一小高潮",其实是预筛选与剪辑共同塑造的幻觉。现实中的选拔现场,是一连串近乎无止境、千篇一律的平庸表演。每个选手的呼吸、每一滴汗水与紧张都填充了这个逼仄房间,让人昏沉。
“就像在沙子里筛选金子一样啊。"金成勋感叹。Lia轻轻点头,认同这个说法。
不过有一点Kush倒是没说错一一这确实是锻炼“识人"能力的绝佳机会。短短两周,她见了上千人,以至于后来只需三秒,她就能对面前的人作出八九不离十的判断。
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过去她一直是被评判的那一方,要在众人注视下小心翼翼地剖开自我。而如今坐在桌后她才真正体会到,对于评审者,打动观众的要素反而显得格外清晰、具体。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心下这么胡乱想着,门被轻轻推开,又一位选手走了进来。走进来的少女扎着丸子头,看上去不过十四五岁,脸颊还带着几分婴儿肥,整个人显得青涩可爱。
或许是紧张,她小心翼翼地走到定点位置,九十度深鞠一躬,语气恭敬:“评审老师们好,我是在富川生活、16岁的李夏怡。”“你好,夏怡。”Lia快速扫了一眼名单,“还是学生吗?”“对,在尚日中学读三年级。”
Lia点点头,不多废话,看了眼金成勋:“那开始吧?”少女点头,举起手中的话筒。
为了节约成本,这种海选是没有伴奏的。不论唱歌还是跳舞,显然都更考验选手本身的实力。
李夏怡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眼神在瞬间发生了变化。下一秒,房间里的气氛猛然一变。
“l burst the windows out ya carAnd no it didn't mend my broken heartI' probably always have these ugly scarsBut right now I don't care about that part.Lia浑身一震。
Jazmine Sullivan的《Burst Your Windows》。这不是当下在韩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