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稻子熟时,圆娘的椰子酒也酿好了。
苏轼雇了十几个来割稻的短工,只是这些人里女工占一多半。圆娘不解,在她的固有印象里,田间割稻这种繁重的活计,难道不是男人来出力吗?!
朝云解释道:“这里的风土人情与中原大不相同,许多人家都是女子在田间劳作,男子在家的。”
六郎闻言,目光微顿,心生向往。
圆娘转身给了他一个暴栗,警告道:“你是西蜀人,就别想这种美事了。男子汉大丈夫,割越多的稻越威武霸气。"说着,她将手里的镰刀递给他,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去吧, 中午有好吃吧。”
六郎一听说中午有好吃的,偷懒的心一歇,挥起镰刀毅然决然的向田间走去,他今日必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年!
八郎看着哥哥走了,他伸出白嫩的小手,也想摸一摸旁边的镰刀,却不想下一瞬便被圆娘掐住腋下抱起来。
圆娘好笑道“咱们八郎这么爱干活呀?”
八郎嘟起肉嘟嘟的小嘴,表明心心意道“阿姊,八郎不懒的,八郎也能割稻。”
圆娘将他抱入怀中,捏了捏他红乎乎的小肉脸,心道:你这个小玩意儿下刀割到自己的脚可如何是好?!
朝云给了他一个特制的小竹篓道“你跟在哥哥后面拾稻穗好不好?拾得稻穗给你换瓜果吃。”
八郎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好呀!"说着自己挣扎着下地,背上小竹篓颠颠的朝六郎跑过去,边跑边大声说道“哥哥,哥哥,等等我啊!”圆娘道“八郎还小呢,现在干活还太早了。”朝云笑道“咱们还指望他这个小人儿干多少啊?左右先培养他勤劳的习惯再说,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平日里官人也纵着他,哥哥姐姐也宠着他,便不特意养,少不得添些娇纵的脾气,再大一点可就不好板正了。”此言有理,圆娘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苏轼领着人在田里割稻,道边上又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苏家的稻子怎么长得这样好,稻穗结的特别密实,又大又沉!”“是啊,怎么跟我家那稀稀落落的稻子不太一样?”“苏学士是有大学问的人,自然跟咱们种地不一样。”“要不,咱们向苏学士请教请教这种稻的学问?”“只是人家是官身,肯教导我们这样的小民吗?”“大抵会的吧,苏学士平时就很平易近人,我大姐家的儿子经常向他请教学问,没有他不会的,也不见他有什么厌烦之色。”“哎,这向人请教学问得拿出点诚意来吧,空口白牙的就去了,岂不臊得慌?”
“我家还有把镰刀,我去帮苏学士割稻。”“我家有只母鸡,不爱下蛋,早该炖着吃了,今日人多,正好吃肉。”于是大家回家,有菜的拿菜,有肉的拿肉,有鸡的绑鸡,有镰刀的去帮苏家下田割稻,总之忙的不亦乐乎。
砚秋应圆娘的要求,在田边地头上搭了个草棚,垒了个简易的灶台,朝云和知雪在灶台前忙来忙去,抬头一看多了这么多乡亲,也是呆住了,待打听出乡亲们的来意,哭笑不得的收下她们的礼物。大家帮忙割稻的帮忙割稻,帮忙做饭的帮忙做饭。八郎背着装得扎扎实实的稻穗,嗨嗨的往地头奔,他手里还小心翼翼的捧着什么,他还舍不得跟旁人看,直接略过他阿娘和砚秋知雪,朝圆娘奔了过来,献宝似的说道“阿姊,我找到一颗小鸟蛋,马上就要孵壳了。”姐弟二人静悄悄的躲在一旁,见手指盖大小的青色蛋壳已经破开一道线香头那么大的口子,二人屏住呼吸,仔细等待小鸟破壳而出。姜唐佐见这对姐弟狗狗祟祟的躲到一旁,不禁玩心大起,准备突然出现吓她们一大跳。
他悄咪咪走到二人身后,刚准备大喊一声,却真的失声惊呼道“你们拿蛇蛋干什么呢?”
“什么?"圆娘大惊失色,再低头细看时,那露出来的小尖尖哪里是鸟喙,分明是蛇尾巴尖!
圆娘顿时吓的大汗淋淋,姜唐佐抄起蛇蛋往旁边的水池子里一丢,他见八郎委屈的瘪了瘪嘴巴,一副要哭不哭的委屈模样,俯身将小人儿抱了起来,笑道:“走着,姜哥哥带你去掏真正的鸟蛋去。”圆娘倒竖的汗毛又重新服帖了下去,她转身带着砚秋去苏家酒窖里搬椰子酒,今天是椰子酒开坛的日子,一定要让大家喝个尽兴,吃饱喝足干活才有力气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饭菜不一会儿便做好了,光蒸好的大米饭就装了四个大木桶,炖好的鸡肉拿大陶盆盛的,还有苏轼在美食界的得意之作东坡肉也是用大陶盆盛着,圆娘做的蒜蓉生蚝也摞了好几大盘子,还有一道东坡羹,直接用大锅盛着,没往外倒,因为实在寻不出足够大的盆或者桶了,饭菜的香气一飘飘了老远,卖了半天力气,人们都饿得饥肠辘辘了。苏轼挥了挥手道:“乡亲们都去用膳吧,剩下的稻子略微歇歇响再割。”人们稀稀落落的往地头走,有人摘下围在颈间的手巾,用力一拧,哗啦啦的往下滴水。
六郎真不愧是少年体魄,埋头苦干半响,到吃饭的时候他还有力气呢,扛着镰刀一路小跑来到圆娘身旁,大喇喇问道“阿姊,你给我留了什么好吃的?”圆娘将一碟薄荷凉糕递了过去,六郎拈起一个就往嘴里放,冰冰爽爽,酸酸甜甜,里面竞然还放了绿豆馅